欢迎访问《林产化学与工业》,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物基聚2, 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林晓清, 陶顺辉, 胡蕾, 郑晓洁, 张晓东, 刘耀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125-13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17
摘要602)   HTML1923910146)    PDF(pc) (695KB)(387)    收藏

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白色污染日趋严重,以木质纤维素资源为原料制备生物基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已成为生物炼制与绿色化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广泛应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碳酸酯(PC)等石油基塑料相比,PEF不仅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而且在气体阻隔性能上的优势更为明显,被认为是PET的完美替代品。然而,PEF存在断裂伸长率过低、产品颜色深、难以降解、深结晶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本文重点综述了PEF改性研究的进展,包括共聚、共混等多种改性方法;总结了催化剂类型、不同二醇或二酸改性单体、反应进行方式以及添加剂等对PEF性能影响的规律,并展望了改性PEF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单宁酸的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鲁玉鑫, 卢林刚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83-8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11
摘要319)   HTML55134223)    PDF(pc) (4869KB)(244)    收藏

单宁酸(TA)是一种多羟基的芳香族生物质,通过热重实验分析了TA的热性能,马弗炉加热实验观察TA的成炭过程,并采用KAS和Ozawa法计算其表观活化能,Satava法确定最概然机理函数。热失重分析表明:TA在182 ℃左右时进入快速失重状态;达到800 ℃时,TA在氮气气氛中的残炭量为15.29%,在空气气氛中由于436~538 ℃温区的第二次快速失重使得残炭量为1.97%。宏观成炭实验发现:TA受热会形成膨胀炭层,其中100~200 ℃时出现空心状炭层,300~400 ℃时形成实心炭层,且膨胀明显、完整致密、光泽度好,有成为膨胀型阻燃剂中新型碳源的潜力。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A在氮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为494 kJ/mol,lgA为111.32,快速失重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为G(α)= [-ln(1-α)]1/nn=0.105 3,其热分解机理符合J-M-A方程,属于随机成核和核随后增长反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生物质基刺激响应型水凝胶研究进展
刘玉鹏, 况培培, 陈莹, 王基夫, 王春鹏, 储富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126-13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17
摘要274)   HTML69169671)    PDF(pc) (3151KB)(281)    收藏

刺激响应型水凝胶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新材料,该水凝胶可以主动感受外部环境的差异,并以体积的溶胀或收缩等特定的方式将其感受到的变化反映到外界,在生活和生产的众多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生物质原料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刺激响应型水凝胶,特别是随着可控/活性聚合、点击化学、动态共价键、超分子自组装、超分子聚集态调控等分子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物质大分子本身的结构缺陷,构筑出含有生物质原料分子独特结构的刺激响应型水凝胶,并促进了生物质利用的新型绿色合成策略、多功能化技术、简单模块化的合成工艺、现代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发展。本文从刺激响应型水凝胶的刺激响应方法和类型出发,分别介绍了温度响应型、酸碱响应型、光响应型、电响应型、磁响应型和多重响应型6种类型水凝胶,重点阐述了生物质原料独特分子结构对刺激响应型水凝胶性能的影响机制,总结了不同环境响应型生物质基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生物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吸附材料、细胞培养和抗菌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载铜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气相苯吸附性能的研究
徐州, 李伟, 刘守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1-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01
摘要208)   HTML1354235904)    PDF(pc) (5140KB)(246)    收藏

在椰壳活性炭表面浸渍CuCl2,经二次炭化、活化工艺制得改性活性炭,当CuCl2质量分数为0.3%、0.4%、0.5%和0.7%时,制得的改性活性炭分别标记为AC3、AC4、AC5和AC7。通过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活性炭进行表征,在常温动态吸附装置中考察改性活性炭对气相苯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减少,且铜在活性炭表面及孔隙内部主要以CuO和Cu2O形式存在,随着浸渍CuCl2质量分数的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降低、孔容积减小,但微孔比表面积和比例提高,其中AC5的微孔比表面积为733.20 m2/g,微孔比例达到72.99%。改性活性炭AC5对气相苯吸附性能最佳,对5 mg/L苯的平衡吸附量为356.40 mg/g,平衡吸附时间118.80 min,较原料活性炭(ACraw)均提高了33.38%,吸附性能优于有机气体滤毒盒(3M-3301 CN型和3M-6001 CN型)活性炭。AC5经5次吸附-脱附循环测试后,吸附性能仍能保留80%左右。载铜活性炭通过苯分子中π键与Cu2+中空d轨道发生络合作用,将活性炭对气相苯的吸附作用由物理吸附为主转化为物理-化学联合吸附,从而提高吸附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生物质衍生Fe-N-C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的催化还原性能
刘杏, 尹铸, 卢贝丽, 吴锋振, 黄彪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63-7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9
摘要208)   HTML40127487)    PDF(pc) (2435KB)(211)    收藏

以价格低廉的杉木屑为原料,与尿素和FeCl3·6H2O按照质量比1∶1∶2混合,在700~1 000℃下炭化制备负载铁的氮掺杂多孔炭材料(Fe-N-C)。对不同温度下所制备炭材料的元素组成、结构和表面化学等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对硝基苯的催化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负载铁和掺杂氮物种有显著影响,700℃时制备的多孔炭材料(Fe-N-C-700)中铁物种主要为Fe3O4,氮物种主要为吡啶氮和吡咯氮,随着温度升高铁物种主要以金属铁为主,同时部分吡啶氮转变为石墨氮。当温度为900℃时,所制备的多孔炭材料(Fe-N-C-900)含铁量为43.42%,含氮量为2.19%,其中石墨氮37.7%,吡啶氮23.8%,吡咯氮22.9%,氧化氮15.6%,在55℃下反应2.5 h时催化还原硝基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接近100%,这与Fe-N-C-900负载的金属铁和石墨氮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当Fe-N-C-900催化还原带有给电子基团如甲基、氨基、羟基的硝基芳烃时,能够以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得到相应产物。此外,当硝基芳烃上带有吸电子基团如氯、碘时,反应时间需要延长至4 h,反应物转化率可以达到97.3%以上,生成的产物选择性大于99%,表明Fe-N-C-900对不同底物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此外,利用该催化剂的磁性对其进行回收,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性能没有明显降低,硝基苯的转化率仍达到98.3%,产物选择性为96.5%,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异氰酸酯改性环氧衣康酸酯水性UV固化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边均娜, 陈健, 杨兆哲, 吴国民, 孔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101-10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14
摘要196)   HTML1116209151)    PDF(pc) (885KB)(236)    收藏

由衣康酸(IA)与环氧树脂E-51酯化反应合成了环氧衣康酸酯树脂(IE),再接枝不同结构的半封端异氰酸酯调控IE的光固化活性, 制备了半封端异氰酸酯改性环氧衣康酸酯水性树脂(DIHIE)。采用红外(FT-IR)、核磁(1H NMR)及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和水分散体粒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羧基与环氧基物质的量比为2∶1,于90℃下反应4 h,催化剂N, N-二甲基苄胺用量为体系反应物总量3%的条件下合成IE,IA转化率达到95%左右。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合成半封端异氰酸酯中间体,再与IE反应得到IPDIHIE。合成IPDIHIE时,选择丙酮作为溶剂,在丙酮回流温度(56℃)下反应8 h即可反应完全,采用三乙醇胺(TEOA)作为中和剂,IPDIHIE水分散体的贮存稳定性较好。对DIHIE的漆膜性能进行分析,可发现DIHIE的光固化活性明显提高,固化时间由改性前的100 s缩短至60 s以内,漆膜铅笔硬度可达4H,附着力表现优异,均在1级左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烯丙基改性生漆的合成及其光/氧固化特性研究
陈健, 吴国民, 霍淑平, 孔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1-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1
摘要184)   HTML1114603520)    PDF(pc) (2766KB)(258)    收藏

以生漆为原料,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反应制备了烯丙基醚改性生漆(AGE-L),再与甲基丙烯酸酐(MAA)反应合成了烯丙基醚酯改性生漆(MAA-AGE-L),采用FT-IR、1H NMR和13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其理化性能。进一步研究了生漆、AGE-L和MAA-AGE-L的紫外光和氧气(空气)固化过程,并测试了漆膜的机械性能及耐化学介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GE-L和MAA-AGE-L已经成功合成,两者均为棕红色液体,其中AGE-L的羟值193 mg/g、碘值1.89 g/g、黏度400 mPa·s;MAA-AGE-L的羟值20 mg/g、碘值1.38 g/g、黏度2 000 mPa·s。与生漆相比,MAA-AGE-L漆膜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的氧气(空气)环境下表干时间由2 h缩短至50 min,紫外光固化表干时间由50 s缩短至10 s;AGE-L经紫外光照射120 s时的漆膜铅笔硬度达到H,经温度30℃、相对湿度80%的氧气(空气)环境下固化一周的漆膜铅笔硬度达到2H,同时均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烯丙基改性生漆经2种固化方式形成的漆膜均具有较好的耐水、耐乙醇、耐盐水和耐酸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竹基超厚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于婷婷, 吕宗泽, 李想, 胡锦东, 李沛延, 李志国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10-1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2
摘要182)   HTML1492647935)    PDF(pc) (2188KB)(268)    收藏

以竹材为原料,通过直接炭化的方法保留竹材直孔结构制得超厚(2.5 mm)竹炭电极材料。在700、800和900℃炭化温度下分别制得竹炭材料Z-700、Z-800和Z-900,采用SEM、XPS、拉曼光谱等方法对竹炭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竹材经过炭化处理后,仍保持原有孔道结构,其中炭化样品Z-900具有较高的BET比表面积(SBET)可达483 m2/g,总孔容(Vtotal)为0.23 cm3/g,介孔孔容(Vmes)为0.05 cm3/g,微孔孔容(Vmic)为0.18 cm3/g。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 A/m2,所制备的超厚竹炭电极Z-900比电容高达22 F/cm2;当电流密度为200 A/m2时,比电容仍达到14.5 F/cm2,电容保持率为65.9%。以超厚竹炭电极Z-900组装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Z-900//Z-900,在电流密度为10 A/m2时,比电容为14 F/cm2,放电时间可达3 500 s,能量密度为4.9 W·h/m2,功率密度为5 W/m2。在100 A/m2电流密度下,10 000次循环后库仑效率可达99.8%,电容保持率为88%,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抑菌、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路露, 束成杰, 葛翎, 潘洁尘, 朱凯, 石宝俊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105-11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14
摘要175)   HTML282975)    PDF(pc) (498KB)(212)    收藏

以肉桂精油和肉桂醛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法,研究二者对4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和1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采用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阳离子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方法,对比二者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对5种供试菌种抑制效果表现出不同敏感性,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佳;综合MIC和MBC结果可知二者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具有差异性,其中肉桂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抑制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肉桂精油抗氧化活性优于肉桂醛,16 g/L肉桂精油的ABTS+·清除率为94.1%,是肉桂醛的3倍,FRAP值为1 502 μmol/L,是肉桂醛的5.8倍。肉桂精油和肉桂醛均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肉桂精油对酪氨酸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4.02 g/L,而肉桂醛对酪氨酸酶的IC50小于1.25 g/L。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花椒叶-金露梅叶复合饮料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郑若菲, 刘子嘉, 努尔尼萨·喀斯木, 王冬梅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115-12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16
摘要173)   HTML11850751)    PDF(pc) (960KB)(177)    收藏

以花椒叶与金露梅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联合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制备花椒叶提取物(ZBE)与金露梅叶提取物(PFE),通过等辐射分析法研究二者的抗氧化协同效应,确定其最佳复配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花椒叶-金露梅叶复合饮料的生产配方与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ZEB与PFE复配比为3:1(质量比)时,其抗氧化协同效应最强。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花椒叶-金露梅叶复配物(3:1)0.1%、木糖醇0.015%、阿斯巴甜8.00%、柠檬酸0.10%、CMC-Na 0.30%、黄原胶0.02%、β-环状糊精0.40%和山梨酸钾0.05%。煮沸灭菌30 min后,饮料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数与食源性致病菌数符合国家标准;总酚的量(TFC)为0.014 1 μmol/g,总黄酮的量(TPC)为0.019 8 μmol/g,6种主要成分儿茶素、阿魏酸、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和阿福豆苷的量分别为(28.76±0.20)、(13.72±0.16)、(65.32±0.55)、(19.85±0.27)、(62.76±0.36)、(16.78±0.22) mg/g;ABTS+·清除能力为(2.09±0.011)μmol/g,三价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为(1.21±0.003)μmol/g,DPP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436.48±3.16) mg/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化学稳定性试验与保质期的预测及验证试验表明,该饮料在(25±2)℃下保质期可达6个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肉桂多糖的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胜男, 程贤, 毕良武, 曾维星, 陈玉湘, 赵振东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34-4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05
摘要173)   HTML4914943)    PDF(pc) (749KB)(232)    收藏

为探讨肉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将肉桂水提物(CE)除蛋白得到粗多糖,通过纤维素DE-52离子柱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300进行分级分离得到肉桂中性多糖(CNP)。经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CNP的相对分子质量(Mr),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中性多糖的单糖组分,通过甲基化法和核磁共振法测定其单糖的连接方式,采用体外化学模型研究CNP对DPPH·和ABTS+·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NP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3 630;主要的单糖为葡萄糖;单糖的3种连接方式为1,4,5-Ac3-2,3,6-Me3-Glu、1,5-Ac2-2,3,4,6-Me4-Glu、1,5,6-Ac3-2,3,4-Me3-Glu。CNP清除自由基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 g/L时,CNP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最大为84%,ABTS+·的清除率达到60%。虽然CNP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比Vc低,但当CNP质量浓度较高(0.5 g/L)时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Vc相当。因此CNP抗氧化活性良好,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宇佳, 罗晓静, 欧兰波, 檀淑君, 杨晨, 林兆云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87-9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12
摘要170)   HTML172887)    PDF(pc) (2047KB)(185)    收藏

以纳米纤维素(CNF)为原料,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蒙脱土(MMT)进行插层复配制备复合材料CTAB@MMT-CNF。探讨了CTAB用量对CTAB@MMT-CNF结构性能的影响,表征并分析了CTAB@MMT-CNF的红外光谱、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考察了复合材料及其用量、被处理对象亚甲基蓝(MB)浓度对复合材料去除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TAB的用量会影响CNF与MMT的复配情况,当CTAB用量为20%时,能插入MMT层间发生复配的CNF明显增多。通过优化发现,CTAB用量为15%,CTAB@MMT-CNF用量为25 mg, 10 mL质量浓度为600 mg/L的亚甲基蓝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9.94%,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速率方程,表观常数为0.025 7 s-1,相关系数为0.965 3。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磷酸法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郭奇, 许伟, 刘军利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31-3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5
摘要168)   HTML1703935999)    PDF(pc) (4311KB)(276)    收藏

以杨木木质素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中孔发达的活性炭,并利用孔结构分析、XRD、拉曼光谱,研究了活化温度(400~900℃),以及磷酸与木质素质量比(浸渍比,1∶1~4∶1)对活性炭LAC-x-y(x代表浸渍比值,y代表活化湿度)结构的影响,通过电化学表征手段,探讨了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温度和浸渍比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的形成,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孔隙结构的坍塌,过高的浸渍比会导致灰分的增加,从而导致活性炭性能降低。XRD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提升温度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石墨化程度,而增加浸渍比会导致石墨化程度的降低。在活化温度为800℃、浸渍比为2∶1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LAC-2-800表现出最佳的结构性能,比表面积1 031 m2/g,中孔率61%,平均孔径3.31 nm。使用该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165 F/g,且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仍有136 F/g。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在循环5 000次后,比电容值能保持在初始值的78.1%。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松香改性聚硅氧烷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黄真, 王诗博, 任春雨, 刘鹤, 徐徐, 宋湛谦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71-7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10
摘要165)   HTML1263679)    PDF(pc) (5101KB)(235)    收藏

为了提高聚硅氧烷的阻燃效率,利用松香和氨基聚硅氧烷的酰胺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松香改性聚硅氧烷阻燃剂(RGSO),并将其作为“软段”的一部分与聚醚多元醇复配,通过“一步法”制备成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材料。当松香引入量为5、10、15和20 g时,分别得到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1~RPUF-4。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CG/MS)对阻燃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聚氨酯泡沫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压缩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香氢化菲环结构限制了环状硅氧烷气体的释放,从而提高了富硅炭层的致密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隔绝热氧的屏蔽层包覆在基材表面,赋予材料优异的阻燃性能。与未改性的硬质聚氨酯泡沫(P-RPUF)相比,松香引入量15 g的阻燃聚氨酯泡沫(RPUF-3)的极限氧指数(LOI)提升了37.1%,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下降了44.8%,火焰蔓延速率(FIGRA)由10.99 kW/(m2·s)降低至4.33 kW/(m2·s),表明RGSO的加入使得聚氨酯泡沫的综合阻燃性能显著提高;同时,松香的氢化菲环刚性结构赋予了阻燃聚氨酯泡沫出色的压缩强度,RPUF-4的压缩强度达366.7 kPa,相比S-RPUF的112.5 kPa有明显的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离心分配色谱技术制备Oleocanthal, Oleacein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文君, 王成章, 雷建都, 唐凤霞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39-4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6
摘要163)   HTML447999)    PDF(pc) (5702KB)(212)    收藏

以从特级初榨橄榄油中提取的橄榄油总多酚浸膏(TPF)为原料,基于离心分配色谱(CPC)技术进行快速分离,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TLC)、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纯化、制备2-(4-羟基苯基)乙基(E)-4-甲酰基-3-(2-氧代乙基)己基-4-烯酸酯(oleocanthal,OLEO)和2-(3, 4-二羟基苯基)乙基(Z)-4-甲酰基-3-(2-氧代乙基)己基-4-烯酸酯(oleacein,OLEA)单体化合物,并采用1H NMR进行结构表征,同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9 g浸膏溶于20 mL甲醇中,在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为3∶2∶3∶2为溶剂系统的CPC中分离得到14组馏分,经过纯化,分别得到纯度95%以上的OLEO 422.3 mg和OLEA 163.0 mg。不同质量浓度(0~1 g/L)的OLEO和OLEA对ABTS+·、DPPH·清除率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评价发现,OLEA具有比OLEO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OLEO和OLEA对DPP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分别为0.029和1.85×10-11 g/L,OLEO和OLEA对ABTS+·的清除能力最高分别为0.765 5和0.894 2 mmol/L (以Trolox溶液的浓度计),OLEO和OLEA的T-AOC最高分别达到0.157 1和0.646 2 mmol/L (以FeSO4浓度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纤维素纳米晶/金纳米粒子复合虹彩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孟佳成, 徐明聪, 刘守新, 李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49-5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07
摘要161)   HTML125967)    PDF(pc) (12893KB)(197)    收藏

以滤纸为原料,采用浓硫酸水解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s),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GNPs),并将GNPs与CNCs以不同质量比共混制备CNCs/GNPs复合虹彩薄膜;并在CNCs/GNPs体系中添加果糖, 研究了果糖对等离子吸收共振效应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圆二色谱对复合薄膜进行分析,探讨了GNPs与CNCs以不同质量比复合时的结构与性能,以及果糖对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NCs在成膜过程中发生了自组装,形成了左旋的手性层状液晶结构;复合薄膜具有明显的虹彩颜色,具有周期性层状结构和指纹织构,添加GNPs没有改变CNCs本身的官能团,但复合膜具有明显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并发生蓝移。添加果糖会使薄膜颜色产生红移现象的同时促进GNPs更加均匀地分散,从而增强GNPs的等离子共振吸收效应。GNPs和果糖的加入不会改变CNCs的晶型结构,对纤维素的结晶度也没有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酶解木质素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胡婷婷, 佟淑慧, 卫家祺, 张磊, 赵佳宁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47-55.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7
摘要160)   HTML92111359)    PDF(pc) (2378KB)(286)    收藏

以纯化的酶解木质素为碳源,通N2条件下高温炭化1、2和3 h制备了酶解木质素炭LC1、LC2、LC3。采用SEM、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对炭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C1、LC2、LC3的表面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分别为894.75、1 376.74和776.47 m2/g,孔容分别为0.41、0.70和0.40 cm3/g。XRD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随着炭化时间的延长,酶解木质素炭的有序性逐渐增强。通过XPS分析表明酶解木质素炭主要含有C、O和少量N元素。采用三电极体系,对LC1、LC2、LC3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C2的比电容最大,在0.2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22.2 F/g,在高电流密度20 A/g时LC2的比电容可达到149 F/g。进一步研究了LC2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单电极比电容最大且电容保持率(70.2%)最高,在1 A/g电流密度下,LC2超级电容器经5 0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均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且使用对称LC2超级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池可直接点亮LED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生物基水凝胶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王硕, 王永贵, 肖泽芳, 谢延军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5): 122-13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5.017
摘要158)   HTML1898)    PDF(pc) (4081KB)(253)    收藏

首先介绍了生物基水凝胶材料的研究背景和应用现状,并根据交联机制的不同,对物理水凝胶和化学水凝胶进行了分类和阐述,接着以生物质原料作为划分依据,分别对纤维素、壳聚糖、蛋白质等生物基材料制备的水凝胶作了归纳性介绍,包括纤维素的溶剂体系、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纤维素衍生化改性方法;壳聚糖基水凝胶的原料来源和改性方法, 以及通过其分子链上的胺基形成的静电相互作用和亚胺键等交联机制;蛋白质基水凝胶中多肽分子链β-折叠自组装的交联方式及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等特点;淀粉、海藻酸钠、卡拉胶等亲水性天然高分子以物理或化学交联方式制备的生物基水凝胶。同时,对功能化生物基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药物缓释和靶向传输、细胞培养基、组织修复支架、伤口敷料等。此外,还总结了生物基水凝胶作为吸附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并对其在包装材料,驱动传感、光电催化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归纳了生物基水凝胶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脱氢枞酸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研究
高亚楠, 窦立薇, 宋杰, 高宏, 商士斌, 宋湛谦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3): 10-1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3.002
摘要157)   HTML13547)    PDF(pc) (2294KB)(212)    收藏

以5-脱氢枞酸三苯胺-噻吩-2-甲醛与3,5-双(三氟甲基)苯乙腈为原料,分别在常温和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得到2个脱氢枞酸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甲基(Z)-6-((4-(5-(2-(3, 5-双(三氟甲基)苯基)-2-氰基乙烯基)噻吩-2-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氨基)-7-异丙基-1, 4a-二甲基-1, 2, 3, 4, 4a, 9, 10, 10a-八氢菲-1-羧酸盐(2)和二甲基6, 6'-(((1-氰基乙烯-1, 2-二基)双(噻吩-5, 2-二基))双(4, 1-苯撑)双(4-甲氧基苯基)氮杂二烯基)(E)-双(7-异丙基-1, 4a-二甲基-1, 2, 3, 4, 4a,9, 10, 10a-八氢菲-1-羧酸盐)(3)。探讨了化合物23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溶致变色效应、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三芳胺基丙烯腈化合物相比,引入脱氢枞酸骨架后,化合物表现出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固体状态下更长的红光发射;化合物2表现出AIE特性,而化合物3不具有AIE特性;这两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脱氢枞酸骨架的引入使得23获得了更高的HOMO、LUMO能级,以及窄的带隙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分级法研究脱籽向日葵的细胞形态和化学成分
王丽珍, 王俊跃, 任浩, 翟华敏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2, 42 (2): 25-3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22.02.004
摘要154)   HTML303175)    PDF(pc) (6515KB)(194)    收藏

采用分级法研究了脱籽向日葵的细胞形态和化学成分。脱籽向日葵可分为秸皮、髓、花托、苞片、托片、叶柄和叶片7个级分,主要级分秸皮和花托的质量分数为49.4%和28.1%,其他级分介于3.4%~5.9%。髓仅由薄壁细胞组成,其他级分由表皮细胞、纤维细胞、薄壁细胞和导管分子组成。秸皮中纤维的体积分数为68.4%,长宽比最大(38.6),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他级分多为薄壁细胞,细小纤维的体积分数均高于50%。秸皮和托片综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65.7%和58.6%,聚戊糖质量分数为22.2%和22.5%,木质素的质量分数为22.7%和16.2%,秸皮和托片可作木质生物质原料。髓、花托、苞片、叶柄和叶片热水和苯醇抽出物的质量分数介于26.1%~50.8%和3.5%~8.7%,其特性需进一步研究。各级分的生物结构和化学组成高度不均一,分级是脱籽向日葵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