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产化学与工业》,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8-30 上一期    下一期
    1研究报告
    松木屑/低密度聚乙烯微波辅助共热解行为研究
    杨忠连;陈明强;隋倩倩;汪娟;张晔;刘少敏
    2013 (4):  1-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1
    摘要 ( 754 )   PDF(2566KB) ( 953 )  
    通过TG和DSC对松木屑/低密度聚乙烯(LDPE)混合物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方式对不同质量比松木屑/LDPE混合物的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松木屑和LDPE可在270~480℃温度区间共热解,且共热解行为以375℃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松木屑/LDPE质量比在10:2以下时具有较明显的共热解行为。气-质联用(GC-MS)分析表明,提高微波功率或增加LDPE加入量均会降低共热解液相产物的产率,其产物中愈创木酚类产物的产率降幅明显;生成大量的1-羟基-2-丙酮和乙酸,约占液相产物分率50%以上。大功率微波辅助加热会增加不凝气体,且LDPE加入量的增加会促进CO、CO2的产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温耐碱木聚糖复合酶处理对桑芯成分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刘婧怡;姚庆玲;翟华敏
    2013 (4):  9-1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2
    摘要 ( 666 )   PDF(3003KB) ( 626 )  
    通过化学和形态分析手段,研究了碱性木聚糖复合酶处理中酶用量、温度、pH值对桑芯主要化学组分、得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自制的酶是耐温耐碱、含有少量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木聚糖复合酶,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在优化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随着酶用量的增加,桑芯中木质素和综纤维素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得率均高于95%;优化的酶处理条件是:酶用量2.0U/g、温度50℃、pH值8.0;酶处理前后组织、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酶处理后,细胞得到较充分润胀,纤维表面变粗糙,增加了组织的多孔性和细胞的比表面积,将提高桑枝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转化过程化学药品渗透和反应性,有利于提高生物炼制的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郑光耀;何玲;高丽萍;连燕霞;谢衡;薄采颖;李若达
    2013 (4):  15-21.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3
    摘要 ( 902 )   PDF(1748KB) ( 786 )  
    研究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体外和体内的抗氧化活性,体外测定其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肝匀浆和肝线粒体自发性及Fe2+诱导性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体内测定大鼠血清、肝匀浆和心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肝匀浆和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及肝线粒体肿胀程度,清除·OH、O2-·和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4.87、 27.13、 58.23mg/L,增强大鼠血清、肝脏和心脏中SOD、GSH-Px活性和降低MDA含量(p<0.05)。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在体外和体内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为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在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钴配合物与聚磷酸铵对杨木协同阻燃的研究
    袁利萍;伍国云;胡云楚
    2013 (4):  22-2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4
    摘要 ( 709 )   PDF(1898KB) ( 756 )  
    研究了Co(NO3)2·6H2O与1,2,3-丙三酸(H3tca)、导烟酸(Hina)形成的类分子筛配合物[Co5(OH)2(tca)2(ina)2(H2O)2]·4H2O(简称为Co5)与聚磷酸铵(APP)对杨木的协同阻燃作用。锥形量热仪实验结果表明,Co5与APP协同阻燃试样的总热释放量(THR)比APP阻燃试样的THR降低了18.3%,燃烧过程的质量损失减少了7.7%,二氧化碳产率减少了22.8g/kg,一氧化碳产率减少12.3g/kg。结合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表明Co5或Co5在高温时产生的丙三酸(H3tca)、异烟酸(Hina)配体等促进了APP的分解,有助于抑制燃烧,降低失重。APP/Co5对杨木的阻燃效果优于单一的AP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组分溶剂液化玉米秸秆工艺研究
    李翔宇;邹宜刚;庞久寅;时君友;王发鹏;马淳安
    2013 (4):  27-31.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5
    摘要 ( 752 )   PDF(1947KB) ( 615 )  
    采用多组分复合溶剂进行液化,以乙二醇、PEG200和丙三醇作为液化剂,正交试验L9(34)探索了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方案,得出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是3种溶剂(乙二醇、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体积比为1:1:1混合作液化剂时液化效果最佳,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用量占总液体总量的3%,液化率达到90.53%。对产物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溶剂液化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体酸催化5-羟甲基糠醛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曾珊珊;林鹿;刘娣
    2013 (4):  32-3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6
    摘要 ( 931 )   PDF(2044KB) ( 765 )  
    利用小型高压反应釜测定了温度在423.15~463.15K范围内无催化、固体酸SO42-/ZrO2-TiO2和SO42-/ZrO2催化下5-羟甲基糠醛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固体酸催化剂显著影响了5-羟甲基糠醛的转化和乙酰丙酸的产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本实验中无催化、固体酸SO42-/ZrO2-TiO2和SO42-/ZrO2催化下5-羟甲基糠醛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6.4、 73.42和77.04kJ/mol。固体酸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了5-羟甲基糠醛的转化率,同时提高乙酰丙酸的产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干毕赤酵母对玉米秸秆蒸汽爆破水解液及其蒸馏釜底液中木糖的发酵
    赵晨;方浩;孔端男;朱均均;余世袁
    2013 (4):  37-4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7
    摘要 ( 899 )   PDF(2346KB) ( 664 )  
    为了能够高效地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糖,采取了一种新的工艺路线: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先被酿酒酵母转化为乙醇,并通过蒸馏将发酵液中的乙醇去除,然后再用驯化过的树干毕赤酵母将蒸馏釜底液中的木糖转化为乙醇。结果表明,蒸馏后的水解液中84.4g/L木糖经过48 h发酵的乙醇得率和木糖利用率分别为80.4%和89.7%;高浓度抑制物的蒸馏釜底液中木糖的利用可以通过提高初始pH值的方法加以改善。初始pH值为5.5,蒸馏釜底液中乙酸为3.2g/L时木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分别为91.0%和76.3%(以木糖计)。由此充分表明,通过这种工艺路线酿酒酵母发酵液中的木糖可以被有效利用,从而较为经济地解决了木质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过程中木糖的利用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酸活化稻秆制备中孔活性炭的研究
    卢辛成;蒋剑春;孙康;谢新苹;王金表
    2013 (4):  43-4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8
    摘要 ( 831 )   PDF(2905KB) ( 757 )  
    以稻秆为原料,通过磷酸法活化制备得到了中孔活性炭,并采用氮气吸附、元素分析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稻秆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为10g稻秆,浸渍比3:1(质量比),在140℃下预活化60min,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得率为25%,亚甲基蓝吸附值215mg/g,碘吸附值835mg/g,A法焦糖值110%,灰分3.03%,其比表面积为967.7m2/g,总孔容为1.12cm3/g,平均孔径为4.6nm,中孔率可以达到84.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桃壳脱硫活性炭成型工艺研究
    程婷;陈杰;黄祥;蒋文举;郭家秀;
    2013 (4):  48-5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09
    摘要 ( 757 )   PDF(1705KB) ( 742 )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和煤焦油等黏结剂和成型压力对新型柱状核桃壳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对其织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以50%(以炭化料质量计,下同)的煤焦油为基本黏结剂, 10%CMC-Na和8%淀粉为辅助黏结剂,在4MPa的压力下真空挤压成型得到的新型柱状活性炭,碘吸附值达到715.6mg/g,得率为53.5%,抗压强度可达15.1MPa,比表面积达到564.8m2/g,总孔容0.38cm3/g,中孔孔容占总孔容的78.9%。新型柱状核桃壳活性炭的穿透硫容为130.8mg/g,穿透时间可达8.5h,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杏叶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周彦;王成章;李在均
    2013 (4):  53-5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0
    摘要 ( 755 )   PDF(1479KB) ( 645 )  
    以银杏叶聚戊烯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戊烯基季铵盐、聚戊烯基磷酸钠以及聚戊烯基乙酸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圈直径,以等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对其进行抗菌谱测试。结果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范围0.062 5~1g/L,低于银杏叶聚戊烯醇的MIC值范围2~4g/L,4种样品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抑菌活性较其衍生物略低,4种样品对于枯草芽孢菌和沙门氏菌亦有抑制作用,对于啤酒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化诺卜基甲酸及其酯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刘艳;肖转泉;卢平英;陈金珠;王宗德;范国荣
    2013 (4):  57-61.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1
    摘要 ( 870 )   PDF(1588KB) ( 638 )  
    由氢化诺卜基氯(RCl)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氯化镁(RMgCl),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并经稀盐酸水解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RCOOH)。在草酸催化下,将氢化诺卜基甲酸分别与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的6种烷基酯,得率在85%以上,酯的GC纯度达98%以上,并对合成的酸与酯进行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13CNMR)与质谱(MS)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仙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王晓晴;王榆元;钟敏;曾晓雄
    2013 (4):  62-6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2
    摘要 ( 683 )   PDF(2132KB) ( 679 )  
    以康仙花为原料,提取康仙花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极性溶剂乙醇、甲醇和水对康仙花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提取能力,其中乙醇-水溶液(60:40,体积比)对于康仙花色素的提取能力最大;康仙花色素在220及260nm处均存在极高的吸收峰值;在酸性条件下康仙花色素颜色为红色(pH值1~4),且随pH值增大而变浅;在碱性条件下康仙花色素颜色转变为黄绿色;在pH值为1,60℃以下时,康仙花乙醇提取物对光、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Cu2+、Fe3+离子的存在对康仙花提取物的颜色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食品添加剂Vc会破坏康仙花色素的稳定性;此外,康仙花的抗还原能力强于其抗氧化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油-甲醇复合溶剂液化杂木屑实验研究
    杨中志;蒋剑春;徐俊明;胡亿明
    2013 (4):  67-7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3
    摘要 ( 838 )   PDF(2162KB) ( 611 )  
    采用甘油-甲醇复合溶剂体系,利用高温高压下甲醇的亚/超临界效应,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条件对杂木屑液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30g,甘油12g,草酸0.25g,粒径在0.28~0.90mm范围内的混合木屑6g,在290℃下反应4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获得很好的液化效果,木屑转化率为92.79%。采用GC-MS、FT-IR、GPC等技术手段测定了液化油的物质组成与基团结构,详细研究了水分含量、酸值、黏度等物理学性质。结果表明,液化油的物质构成较复杂,但主要是一些含氧衍生物,包括醇类、醚类、酯类和酚类化合物;液化油主要由小分子物质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2 300以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造纸法烟草薄片与天然烟叶表面润湿特性的研究
    韩迎迎;袁庆钊;杨飞;陶红;饶国华;胡静;周瑢
    2013 (4):  79-8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5
    摘要 ( 627 )   PDF(3959KB) ( 623 )  
    以造纸法烟草薄片、天然烟叶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相对湿度下表面的润湿特性。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和天然烟叶进行动态接触角测量,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造纸法烟草薄片与天然烟叶的表面形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动态接触角分析仪测得无论是水还是香精作为液体介质,天然烟叶的前进接触角都大于90°,表现出一定的疏液性,而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前进接触角都小于90°,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天然烟叶表面平整、粗糙度低,结构紧密,而烟草薄片表面粗糙度高,结构疏松多孔;相对湿度40%和60%下天然烟叶表面粗糙度(37.23nm,82.97nm)远低于烟草薄片(227.99nm,105.35nm)等特性,验证了动态接触角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波提取核桃内种皮多酚的响应面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周晔;王伟;陶冉;陈虹霞;王成章;裴东
    2013 (4):  73-7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4
    摘要 ( 706 )   PDF(2552KB) ( 765 )  
    以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设计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液固比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采用响应面法确定超声波提取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的最佳工艺,同时通过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试验,评价内种皮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 0.1g核桃内种皮粉末在固定超声波功率为100W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3℃,提取时间55min,液固比58:1(mL:g),总多酚得率为30.79%。相同浓度下的核桃内种皮酚类物质抗氧化性明显高于天然抗氧化剂VC,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38mg/L,小于Vc的4.72mg/L;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值为36.44mg/L,小于Vc的82.23m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荆树皮原花色素的精制、降解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赵智捷;熊嘉;王飞
    2013 (4):  83-8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6
    摘要 ( 701 )   PDF(2437KB) ( 644 )  
    以黑荆树皮为原料,经过超声波提取,AB-8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出低聚物,再将水层高聚物以亚硫酸为降解剂进行降解,最终测定各组分清除二苯代苦酰肼自由基(DPPH·)能力。结果表明: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后,粗提物原花色素质量分数由36.2%上升至50.4%,回收率为90.3%。亚硫酸降解原花色素高聚物效果明显,降解前平均聚合度为8.11,降解后平均聚合度为6.25,清除DPPH·能力明显提高,EC50值由2.25%降为1.8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仲总木脂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彭密军;吕强;彭胜;张昌伟;张琳杰;瞿湘
    2013 (4):  89-9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7
    摘要 ( 651 )   PDF(1514KB) ( 749 )  
    对杜仲总木脂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波时间对杜仲总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总木脂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g杜仲总木脂素的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为:使用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液料比20:1(mL:g),浸泡12h后,超声波辅助提取45min,超声波功率250W,提取1次。在此实验条件下,提取所得杜仲总木脂素的质量分数为7.652%,提取率为97.7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4,5-三甲氧基苯胺的合成研究
    徐徐;刘兵;杨杨;王石发;
    2013 (4):  93-10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8
    摘要 ( 840 )   PDF(3031KB) ( 677 )  
    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和霍夫曼重排三步反应,制备了3,4,5-三甲氧基苯胺。采用FT-IR、GC-MS等手段对3,4,5-三甲氧基苯胺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得到了中间产物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三氯化磷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物质的量之比0.65:1,甲苯为溶剂,甲苯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酸2.83:1(mL: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中间产物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氨水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物质的量之比4: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min; 3,4,5-三甲氧基苯胺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NaOH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物质的量之比为9:1,Br2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物质的量之比1.15:1,重排反应温度40℃,重排反应时间20min,脱羧温度85℃,脱羧时间1h,去离子水为溶剂。产物得率66.8%,熔点112.5~113.5℃,纯度99.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性炭吸附正丁烷动力学性能研究
    郭昊;邓先伦;刘晓敏;王国栋;朱光真
    2013 (4):  101-10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19
    摘要 ( 767 )   PDF(2934KB) ( 648 )  
    研究了木质颗粒活性炭对正丁烷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吸附温度,正丁烷含量和正丁烷流量对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的影响,并用准一级、准二级、Elovich和班厄姆4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对正丁烷的饱和吸附量降低,表明活性炭吸附正丁烷为放热反应;随着正丁烷体积分数的增大,吸附饱和时间不变,但正丁烷吸附量不断增大;正丁烷流量显著影响活性炭的吸附速率和吸附时间,但活性炭的饱和吸附量保持不变。在不同条件下班厄姆方程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远高于其他3个动力学方程。因此,活性炭对正丁烷的吸附动力学行为遵循班厄姆动力学方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波预处理浸提飞龙掌血多糖的工艺优化
    王鹏;田春莲;田启建
    2013 (4):  108-11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0
    摘要 ( 748 )   PDF(1715KB) ( 622 )  
    研究超声波预处理热水浸提飞龙掌血多糖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提取温度、液料比、超声波作用时间和浸提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由方差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依次是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超声波作用时间>料液比,结果表明:2.0g飞龙掌血粉末,以水为提取溶剂,液料比15:1(mL:g), 首先在超声波功率250W条件下超声波作用25min,然后在55℃热水中浸提2h,飞龙掌血多糖得率最高,达到2.18%,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了66.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麦冬挥发油工艺研究
    贡云芸;金建忠
    2013 (4):  113-11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1
    摘要 ( 664 )   PDF(1565KB) ( 575 )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压力、温度、流量和时间4个萃取条件对超临界CO2 萃取麦冬挥发油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佳工艺为100g麦冬粉末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CO2 流量14kg/h和萃取时间1.5h,此条件下麦冬挥发油得率达0.3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树皮原花青素片段化产物的LC-ESI-MS分析
    姜永新;朱宏涛;王军民;张颖君;张加研;华燕;赵平
    2013 (4):  117-12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2
    摘要 ( 723 )   PDF(1709KB) ( 670 )  
    采用茶多酚与松树皮原花青素进行片段化反应,形成了3个新的片段化产物,通过LC-ESI-MS联用技术分析获得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并推测出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表)儿茶素-(4β-8)-(-)-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 (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4β-8)-(+)-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臭椿树枝化学成分研究
    刘继梅;张中伟;姚佳;王金兰;赵明;张树军
    2013 (4):  121-12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3
    摘要 ( 735 )   PDF(2083KB) ( 634 )  
    对臭椿树枝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2β,20β-二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1),20β-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2),20S,25R-环氧-26-羟基-达玛烷-3-酮(3),匹西狄醇A(4),β-谷甾醇(5),铁屎米酮(6),20(R)-24β-羟基-20,25-环氧-达玛烷-3-酮(7),臭椿苦酮(8),2α-羟基臭椿苦酮(9),23R,24S-二羟基大戟烷-7,25-二烯-3-酮(10),20S,24S-二羟基大戟烷-25-烯-3-酮(11)。其中,化合物7,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臭椿树枝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番茄霜霉病菌显示抑菌活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丝瓜籽油的研究
    杨杰;张金生;李丽华;赵文涛;蔚永清
    2013 (4):  128-13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4
    摘要 ( 727 )   PDF(2147KB) ( 614 )  
    利用微波辅助萃取丝瓜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溶剂石油醚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比例、温度、时间、液料比对丝瓜籽油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模型,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石油醚与乙醇体积比2:1、温度51℃、时间14min、液料比10:1(mL:g),丝瓜籽油的得率为10.92%,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苍子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湛娟;毕和平;范超君;鲍长余
    2013 (4):  133-13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5
    摘要 ( 756 )   PDF(1468KB) ( 826 )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LH-20凝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等方法对山苍子枝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出9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是:β-谷甾酮(1),β-谷甾醇(2),2,5-二甲氧基苯醌(3),2,6-二甲氧基苯醌(4),N-反式阿魏酰基-3-甲基多巴胺(5),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6),香豆酰基酪胺(7),胡萝卜苷(8),1,2-二氢-6,8-二甲氧基-7-1-(3,5-二甲氧基-4-羟苯基)-N1,N2-双-[2-(4-羟苯基)乙基]-2,3-萘酰胺(9)。其中化合物1、3、4、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评论
    生物油的分离及其产品应用
    吕东灿;刘运权;王夺;叶跃元
    2013 (4):  137-143.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6
    摘要 ( 792 )   PDF(2756KB) ( 754 )  
    在分析生物油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从生物油中获得酚类、酸类、糖类、醛类和酯类产品的现有分离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并简要介绍了分离得到的产品在化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食品业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生物油产品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综述了从生物油中分离化学品的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分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挑战,展望了生物油产品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杨晓慧;;肖国民;王治民;景菲;周永红;蒋剑春;
    2013 (4):  144-14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7
    摘要 ( 1223 )   PDF(2023KB) ( 3553 )  
    综述了腰果酚在表面活性剂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腰果酚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硫酸酯盐和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但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另外,对今后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性炭材料负载纳米TiO2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冬娜;马晓军
    2013 (4):  149-15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3.04.028
    摘要 ( 742 )   PDF(2715KB) ( 840 )  
    活性炭材料负载纳米TiO2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具有优越的吸附特性和光催化降解性能。重点介绍了粉体烧结法、浸渍提拉法、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制备活性炭材料负载纳米TiO2的方法,论述了活性炭材料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在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物质降解、杀菌消毒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