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产化学与工业》,
导航切换
林产化学与工业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征稿简约
投稿指南
出版流程
论文模板
图表排版指南
参考文献标注
期刊订阅
学术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Select
脱氢枞酸芳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及溶致变色行为
高宏, 陈姗姗, 宋湛谦, 商士斌
2014 (
3
): 1-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1
摘要
(
669
)
PDF
(5398KB) (
524
)
采用Gaussian 03 程序的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两个系列脱氢枞酸芳胺化合物5a~5g(13-(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5a
)、13-(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5b
)、14-(苯基)胺基-脱氢枞酸甲酯(
5c
)、13-(8-喹啉)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5d
)、13-(
α
-溴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5e
)、13-(对溴联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5f
)、13-[N-(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5g
))和
6a
~
6h
(13-[N,N-(4-甲氧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a
)、13-[N,N-(对溴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b
)、13-[N,N-(4-甲基苯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c
)、13-(N,N-双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d
)、13-[N,N-双(4-甲氧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e
)、13-[N,N-(
α
-萘)-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f
)、13-[N,N-双(4-甲基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g
)、13-(N,N-联苯-苯基)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
6h
))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并研究了它们在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芳环的共轭长度及芳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均影响其共轭程度,从而影响其荧光性能。二芳胺化合物(
5a~5g
)和三芳胺化合物(
6f
、
6b
和
6h
)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发射波长发生明显位移,所有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强度,具备作为荧光分子探针探测分子外部环境极性大小的潜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水再分散型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制备及表征
陶向文, 叶代勇
2014 (
3
): 7-1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2
摘要
(
1035
)
PDF
(5164KB) (
596
)
通过硫酸水解脱脂棉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须(NCW)悬浮液,在NCW悬浮液中加入一定量阴离子型高分子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后,喷雾干燥悬浮液制备出了粉状NCW固体。将NCW固体重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再分散纳米纤维素晶须(re-NCW)悬浮液,探究了再分散过程中CMC-Na用量、超声波作用时间、NCW悬浮液的pH值、喷雾干燥入口温度对re-NCW再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re-NCW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MC-Na添加量为6%、超声波作用时间为5 min,NCW悬浮液的pH值为7,喷雾干燥入口温度为160℃时,制备的re-NCW平均粒径约为170 nm,Zeta电位值约为65 mV,具有良好的可再分散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栲胶中非单宁含量计算公式的改进
梁发星, 黄仁整
2014 (
3
): 13-21.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3
摘要
(
696
)
PDF
(1730KB) (
490
)
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定量分析单宁含量的通用方法。以毛杨梅栲胶为单宁含量分析对象,考察了LY/T 1082-2008标准中皮粉法的非单宁含量值计算标准公式
X
5
=(1.2×20(
m
3
-
m
4
)+0.075)/(
m
0
(1-X
2
))×100的使用情况。通过对2000~2011年这12年的生产分析数据,发现皮粉的空白残渣值对皮粉法标准公式计算非单宁含量影响很大。采用参数区间估计法和假设法,皮粉空白残渣修正值以变量值20
m
4
替代标准中的固定值 0.075 g/L,得到了新的栲胶非单宁含量计算公式,即
X
5
=(1.2×20(
m
3
-
m
4
)+20
m
4
)/(
m
0
(1-X
2
))×100。新公式中引入皮粉的空白残渣修正值后,皮粉空白残渣值对非单宁含量的影响非常小,皮粉的空白残渣值可允许小于等于 0.040 g,是标准允许小于等于 0.013 g 范围的3倍,计算的毛杨梅栲胶样品的单宁含量值均符合质量指标要求。变量值20
m
4
也适用于替代分析栲胶原料非单宁含量的标准公式中的 0.075 g/L 固定值。另外,分析所用高岭土的水溶物这一质量指标对皮粉空白残渣值和栲胶不溶物含量也有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毛杨梅栲胶单宁质量分数计算结果比正常值(68%)偏高2~6个百分点,因此期待尽快出台高岭土的相应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热重红外的硫酸盐法黑液热解特性分析
刘超, 武书彬, 戴涛
2014 (
3
): 22-2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4
摘要
(
681
)
PDF
(2006KB) (
565
)
为了深入地探讨黑液热解的反应机理以及黑液热解过程中产物的释放规律,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对竹子和桉木混合硫酸盐法制浆黑液固形物(BLS)的热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TG-FT-IR结果显示,BLS热解产物的释放主要集中在500~2 000 s,热解产物主要是CO
2
、CH
4
、H
2
O、CO、醇酚类化合物和醛酮类化合物。BLS的整个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失重主要是原料中结合水的挥发引起的,此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出现在 105℃;第2失重阶段主要发生在173~518℃,失重率约为 25.19%,主要产物是CO
2
、CH
4
、H
2
O、醇酚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CO,此阶段CO
2
的生成量最大;第3阶段主要发生在722~1 000℃,失重率接近39.05%,产物主要是CO,其它小分子产物的产率都很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死漆研磨法制备一种快干漆的研究
翟玉龙, 黄春梅, 徐艳莲
2014 (
3
): 27-3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5
摘要
(
576
)
PDF
(1727KB) (
501
)
以死漆为原料,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与钛化合物混合后通过研磨法制备一种快干漆(QDL)。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失重等表征手段对试样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并探讨了生漆中不同成分对试样固化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死漆与钛化合物混合研磨能够固化成膜的主要物质是漆酚,研磨过程中死漆油包水型乳液结构被破坏;当
n
(钛化合物):
n
(死漆)为1:2时,研磨得到的涂膜表干和实干时间最短分别为1.5和 6 h,远快于天然生漆的干燥速度;
n
(钛化合物):
n
(死漆)为1:2、1:3、1:4研磨制得的QDL1、QDL2、QDL3都具有较高的光泽度,比天然生漆膜高出50之多。其中,快干漆QDL1的质量损失5%、10%和最大热失重温度分别为289、346和 475℃,比天然生漆相应质量损失温度高,具有比自然干燥天然生漆膜更好的耐热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改性13X分子筛在聚磷酸铵阻燃碎料板中的协同作用与烟气转化行为
夏燎原, 田梁材, 胡云楚, 吴义强
2014 (
3
): 31-3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6
摘要
(
609
)
PDF
(3131KB) (
601
)
采用改性13X分子筛(MS)与聚磷酸铵(APP)复合对木材进行阻燃与抑烟处理,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从阻燃性能、热降解行为和烟气组分等方面分析了该分子筛在木材燃烧过程中的协同阻燃、成炭作用和烟气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PP与MS质量比为7:3时表现出最佳的协同效应,不仅可提高炭层的热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阻燃与抑烟特性,其热释放速率(HRR)显示降低,总热释放量(THR)下降了31.1%,总烟量(TSP)下降了75.9%;而且对阻燃过程中释放的烟气具有转化作用,其CO平均产量(m-COY)下降了69.6%,具有明显的减毒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共聚物的ATRP均相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俞娟, 王春鹏, 王基夫, 储富祥
2014 (
3
): 37-43.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7
摘要
(
988
)
PDF
(1307KB) (
637
)
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体系中,利用2-溴代异丁酰溴与纤维素的直接酯化反应首先合成了具有不同引发点数量的ATRP大分子引发剂(cell-Br);然后以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cell-Br为引发剂,将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接枝到纤维素的大分子骨架上合成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接枝共聚物(cellulose-g-PHEMA)。通过FT-IR,
1
H NMR,GPC和 TGA对cell-Br和cellulose-g-PHEM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观察了cellulose-g-PHEMA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ellulose-g-PHEMA易于组装成直径约180 nm的球形胶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碱性离子液体条件下烷基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裴立军, 蔡照胜, 商士斌, 宋湛谦
2014 (
3
): 44-5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8
摘要
(
756
)
PDF
(1627KB) (
974
)
壳聚糖(CTS)首先用1-甲基-3-丁基咪唑氢氧化物([Bmim]OH)碱性离子液体碱化,再令碱化后壳聚糖与卤代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具有不同长度取代基的烷基化壳聚糖,用FT-IR、
1
H NMR 对烷基化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时间、温度及物料比对烷基壳聚糖取代度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离子液体具有重复使用性,反应后的离子液体重复使用3次后,烷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仍无明显降低。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初步的结果显示合成的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特别是乙烷基壳聚糖(E-CTS)、丁烷基壳聚糖(B-CTS)及十二烷基壳聚糖(D-CTS)都对绿脓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活性,对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8、128和256 mg/L,抑菌效果优于市售杀菌剂氨共青霉素钠,十六烷基壳聚糖(C-CTS)的抑菌效果较差。烷基化合物的抑菌性能随取代度增大或碳链的增长均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木质素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乙烯基吡啶嵌段聚合物的填充改性
宁志强, 曹龙海, 孔宪志
2014 (
3
): 51-5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09
摘要
(
718
)
PDF
(3995KB) (
434
)
玉米秸秆酶解木质素为原料,通过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木质素填充的吡啶基官能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膜材料,借助力学性能测试以及TG、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木质素的含量对吡啶基官能化SBS(SBSVP)性能的影响。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BSVP中加入适量的木质素可以提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在木质素质量分数6%时,SBSVP的拉伸强度可达 12.6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840%,比未填充SBSVP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32.63%和3.83%;SEM分析表明,木质素与SBSVP的相容性较好,二者不存在明显的界面;TG分析表明,木质素填充SBSVP后,在受热降解前期失重大于纯的SBSVP,但中后期其最大分解速率低于纯的SBSVP,相应的最大分解速率温度高于纯的SBSVP,且最终材料的质量保留率高于未填充的SBSVP,表现出热稳定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丙烯海松酸及其噻二唑衍生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
李健, 饶小平, 宋湛谦, 肖国民, 商士斌
2014 (
3
): 55-5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0
摘要
(
820
)
PDF
(1198KB) (
536
)
松香与丙烯酸通过D-A加成反应,制得左旋海松酸丙烯酸加合物(丙烯酸松香),该化合物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丙烯海松酸。以丙烯海松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酰肼化,双酰肼化和关环反应等步骤合成了6个噻二唑类衍生物分别为:丙烯海松(2-甲基)噻二唑(
5a
)、丙烯海松(2-苯基)噻二唑(
5b
)、丙烯海松(2-苯乙基)噻二唑(
5c
)、丙烯海松(2-对氟苯基)噻二唑(
5d
)、丙烯海松(2-对氯苯基)噻二唑(
5e
)、丙烯海松(2-对硝基苯基)噻二唑(
5f
),通过IR、
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化合物
5f
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 64 mg/L ,比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128 mg/L)的活性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聚丙烯酸酯微球的制备及其增韧聚乳酸的研究
宋晓丽, 陈莹, 许玉芝, 王春鹏
2014 (
3
): 60-6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1
摘要
(
719
)
PDF
(9374KB) (
319
)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核层单体BA与MMA的质量比为9:1;壳层单体BA与MMA的质量比为1:9)合成了不同核层交联程度的聚丙烯酸酯微球(ACR),将其干燥后对聚乳酸(PLA)改性。研究了核壳型ACR的添加量及其核层交联程度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的抗冲击强度随着ACR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量为 10% 时增韧效果最好,抗冲击强度是纯的PLA的1.5倍,断裂伸长率由 2% 提高到 11%,拉伸强度下降不大;随着核层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LA/ACR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较纯的PLA下降很小,抗冲击强度明显升高,当核层交联剂添加量为 4% 时增韧效果最好,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的PLA的3倍,拉伸强度仅下降了 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纤维素C
6
位伯羟基的选择性氧化及用于双酚A的吸附研究
金紫薇, 许苗军, 李斌
2014 (
3
): 65-7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2
摘要
(
715
)
PDF
(2246KB) (
676
)
采用HNO
3
/H
3
PO
4
-NaNO
2
氧化体系制备了氧化纤维素,通过红外光谱、固体
13
C NMR 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了产物的羧基含量。同时以氧化纤维素为吸附剂,研究了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氧化体系能很好的选择性氧化纤维素的C
6
位伯羟基,含羧基为20%。在298 K时,氧化纤维素对双酚A最大吸附量为12.67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平衡吸附量随双酚A浓度增加而增加;溶液接近中性及低温条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溶液中存在电解质则不利于吸附的进行。双酚A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N-氨乙基萜品烯马来酰亚胺基磺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蔺志铎, 段文贵, 林桂汕, 廖静妮, 赖刚, 殷宪龙, 雷福厚
2014 (
3
): 73-81.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3
摘要
(
762
)
PDF
(1844KB) (
465
)
以
α
-蒎烯(
1
)为原料, 经Wagner-Meerwein 重排得
α
-萜品烯(
2
), 2与马来酸酐发生Diels-Alder 环加成反应得到
α
-萜品烯马来酸酐(
3
),3再与N-芳磺酰基乙二胺(
4
)反应,合成得到12个新型N-氨乙基萜品烯马来酰亚胺基磺酰胺类化合物(
5a
~
5l
)。采用FT-IR、
1
H NMR、
13
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c(R=3-CH
3
)在质量浓度为 50 mg/L 时对花生褐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68.8%、68.3%、62.3%和53.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三棱中一个新的蔗糖酯类化合物
邓可众, 熊英
2014 (
3
): 82-8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4
摘要
(
692
)
PDF
(858KB) (
502
)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制备HPLC等手段从中药三棱中分离得到一个无定形粉末状样品,根据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
β-D
-(1-O-乙酰基-3-O-顺-阿魏酰基)呋喃果糖基
α-D
-2’,4’,6’-O-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1
)和
β-D
-(1-O-乙酰基-3-O-反-阿魏酰基)呋喃果糖基
α-D
-2’,4’,6’-O-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2
)两个同分异构体组分1:4的混合物,此外,还分离鉴定了1个甘油酯类化合物即1-O-阿魏酰基-3-O-
p
-香豆酰基甘油(
3
),其中化合物
1
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成熟叶老鹰茶总黄酮及其抗氧化研究
贾学静, 李乐, 丁春邦, 杜蕾, 袁澍, 袁明
2014 (
3
): 85-91.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5
摘要
(
945
)
PDF
(2756KB) (
549
)
以成熟叶老鹰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老鹰茶总黄酮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成熟叶老鹰茶1 g微波时间 61 s,微波功率 560 W,液料比10:1(mL:g),乙醇体积分数80.3%,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 6.52%。成熟叶老鹰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质量浓度 20 g/L 时,DPPH·清除率66.66%,铁离子还原能力相当于2.05 mmol/L FeSO
4
,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肉桂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
郭娟, 杨日福, 范晓丹, 丘泰球
2014 (
3
): 92-9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6
摘要
(
867
)
PDF
(2340KB) (
653
)
利用自制的 1 L 亚临界水提取装置,进行肉桂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研究。考察了提取条件对肉桂精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得到肉桂精油的亚临界水提取最佳工艺:原料粒径 0.3 mm,装料量175 g,提取温度 132℃,提取时间 38 min,压力 5 MPa,此条件下肉桂精油提取得率1.83%,肉桂醛得率为1.152 1%(11.521 mg/g);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提取时间相当于水蒸气蒸馏法的1/6,肉桂精油得率提高了15.8%,肉桂醛得率提高了28.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高蒎酸及其双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尹延柏, 韩嘉, 安丰柱, 李倩茹, 宋湛谦
2014 (
3
): 99-10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7
摘要
(
620
)
PDF
(993KB) (
495
)
以蒎酮酸为原料,经Willgerodt反应合成了高蒎酸,产品收率达到62%。对高蒎酸产物进行了IR和
1
H NMR 结构分析与表征。高蒎酸再经酰氯化、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5种双酰基硫脲衍生物,收率达到65%~80%。所合成的5种双酰基硫脲衍生物产品经IR、
1
H NMR 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
5a
)、 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邻甲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
5b
)、 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间甲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
5c
)、 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对甲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
5d
)和2,2’-(2,2-二甲基环丁基-1,3-二基)双[N-(2,4-二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乙酰胺](
5e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二氧化氯漂白技术用于提高竹浆粕白度的研究
陈秋艳, 曹石林, 马晓娟, 陈礼辉, 黄六莲
2014 (
3
): 103-10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8
摘要
(
604
)
PDF
(1623KB) (
534
)
探讨了竹浆粕生产过程中二氧化氯漂白(D
1
、D
2
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D
1
段和D
2
段分别研究了ClO
2
用量、NaOH用量、温度、时间4个因素及ClO
2
用量单因素对二氧化氯漂白效果的影响,包括
α
-纤维素、聚戊糖、白度、卡伯值、黏度、灰分等性能,其中D
1
段分析了白度提高与浆粕
α
-纤维素、聚戊糖及灰分的关系。结果表明,D
1
段最优工艺条件为:ClO
2
用量 1.52% 且NaOH用量 0.76% (NaOH与ClO
2
质量比1:2),温度 75℃,时间 120 min,浆质量分数10%。经D
1
段处理后, 竹浆白度提高率达到了 78.8%,黏度下降率仅为 19.55%,漂白选择性高。在D
1
段漂白工艺的基础上,确定D
2
段的ClO
2
用量 0.8%,且漂白时间 120 min,漂白温度 75℃,浆质量分数 10%。浆料白度增加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α
-纤维素含量同时降低了聚戊糖及灰分等杂质的含量,达到了调整竹浆粕质量指标和提高反应性能的目的。经含有两段二氧化氯漂白的无元素氯漂白流程处理后,竹浆粕最终白度达到了 88.2%(ISO)。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改良杂交尾细桉制漂白化学机械浆的适应性
彭仕尧, 徐建民, 李光友, 陈源, 梁芳敏, 房桂干, 沈葵忠
2014 (
3
): 109-115.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19
摘要
(
541
)
PDF
(1738KB) (
483
)
分析了尾叶桉与细叶桉的人工改良杂种无性系(LH1)和天然杂交种(U6)的材性特征,同时运用现代模糊数学理论和工程建模方式建立速生材制浆适用性的综合多指标评判体系,最后得出可使用的综合评估模型。改良后的LH1比U6,综纤维素由81.93%提高至82.5%,木质素由25.68%降低至24.11%,聚戊糖由21.40%降低至19.33%,纤维长宽比由40.4提高至42.4,基本密度由 441 kg/m
3
提高至 473 kg/m
3
,综合评价材性指标,LH1的制浆适应性优于U6。经过与材料分析与预测的比对和数学建模,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LH1制漂白化机浆的适应性属于中等水平(III级),而U6属于中等偏下水平(IV级),LH1的制浆适应性优于U6,与试材材性测试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研究
朱雪梅, 蒋士猛, 蔡照胜, 陈智栋
2014 (
3
): 116-12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20
摘要
(
601
)
PDF
(1411KB) (
592
)
以环氧氯丙烷(ECH)和脱氢枞胺(DHA)为基本原料,首先通过Eschweiler-Clarke反应使DHA转化为N,N-二甲基脱氢枞胺(DMDHA),再用DMDHA和盐酸作用生成的盐酸盐与ECH。经季铵化反应合成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CHPDMDHA),并表征其结构,测定产物中CHPDMDHA含量,研究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CHPDMDHA相对于纯化后DHA的收率约在60%,离子色谱(IC)分析结果显示经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2.0:1.0)构成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后的产物中CHPDMDHA质量分数为98.32%,表面张力测定显示25℃时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60×10
-5
mol/L,达到cmc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γ
cmc
)为30.38 mN/m,能够达到的最低表面张力值(
γ
min
)为27.4 mN/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评论
Select
纤维素非均相ATRP接枝聚合的研究进展
庄志良, 祝黎, 吴伟兵, 戴红旗
2014 (
3
): 121-12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21
摘要
(
639
)
PDF
(5702KB) (
593
)
综述了近十年来ATRP法非均相接枝改性制备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抗菌材料、超疏水材料、智能响应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吸附剂材料、增强复合材料等新型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ATRP制备过程、新性能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纤维素非均相ATRP接枝聚合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高速及高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用于研究
Trichodermareesei
纤维素酶在结晶纤维素上的行为
王芳芳, 黄峰
2014 (
3
): 130-13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4.03.022
摘要
(
772
)
PDF
(1266KB) (
488
)
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高速原子力显微镜(HP-AFM)在研究生物大分子动态过程中的优势和
Trichoderma reesei
纤维素降解酶系的情况。详细综述了高速原子力显微镜和高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HR-AFM)应用于研究
Trichoderma reesei
产生的3种主要纤维素酶Cel7A(
Tr
Cel7A),Cel6A(
Tr
Cel6A)和Cel7B(
Tr
Cel7B)在结晶纤维素上行为所获得的结果。可知,结晶纤维素载入催化结构域和糖苷键的水解是Cel7A运动所必须的;增加结晶纤维素的疏水面积、Cel6A和Cel7A的协同作用能提高结晶纤维素水解速率;Cel7B在起初引起结晶纤维素表面的水解之后引起润涨。可以预期HP-AFM将在阐明纤维素酶在结晶纤维素上的作用机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