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产化学与工业》,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纤维素多孔吸附材料的制备
    王爱婷, 刘鹤, 刘仕伟, 商士斌, 于世涛
    2015 (6):  1-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1
    摘要 ( 938 )   PDF(9014KB) ( 599 )  
    将纤维素溶解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中,与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NGDE)发生交联反应,经过离心水洗纯化后冷冻干燥,制备了纤维素多孔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纤维素多孔吸附材料的化学结构、晶型结构、热稳定性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NGDE的用量和水凝胶质量分数对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密度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 g纤维素溶于100 g NaOH/尿素/水(质量比为7:12:81)溶液中制得纤维素溶液,在NGDE的用量18 mL,水凝胶质量分数为1.5%时,制备的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密度为15.7 mg/cm3,吸水倍数达37倍,对此条件下制备的纤维素多孔材料进行结构分析,表明纤维素多孔材料具有连续的网状孔结构,纤维素的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非晶态结构,初始热分解温度在250 ℃以上,热稳定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低酸高温催化葡萄糖醇解产物的分布规律
    常俊丽, 白净, 常春, 赵世强, 李洪亮, 方书起
    2015 (6):  8-1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2
    摘要 ( 710 )   PDF(1626KB) ( 910 )  
    以葡萄糖为原料,硫酸(≤0.1%)为催化剂,研究了在乙醇、乙醇/共溶剂体系中催化葡萄糖醇解的产物分布规律。在葡萄糖质量浓度20 g/L,反应温度200 ℃,硫酸质量分数0.1%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液相主要产物为乙酰丙酸乙酯(EL),得率40.46%。比较9种乙醇/共溶剂体系对葡萄糖醇解的影响,选择正己烷作为共溶剂进一步考察了乙醇/正己烷对葡萄糖醇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分布规律与其在乙醇溶剂体系中相似,正己烷的引入不能有效提高EL的得率,但有利于中间产物5-乙氧基甲基糠醛(EMF)的积累,并减弱其进一步水合生成EL。反应温度低或高温反应时间较短时,有利于葡萄糖转化生成乙基葡萄糖苷(EG);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EL的生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乙酰丙酸(LA)和5-羟甲基糠醛(HMF)的生成量较少,根据产物分布规律,提出了葡萄糖在乙醇/正己烷中超低酸催化降解的反应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海松酸甲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王迷霞, 徐士超, 卢言菊, 袁晓敏, 陈玉湘, 赵振东
    2015 (6):  15-2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3
    摘要 ( 796 )   PDF(1922KB) ( 670 )  
    以异海松酸为原料,草酰氯为酰氯化试剂,合成异海松酸酰氯活性中间体,在三乙胺作用下进行甲酯化反应制备异海松酸甲酯,并通过FT-IR、GC-MS、1H NMR 和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对异海松酸酰氯和异海松酸甲酯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酰氯化反应中异海松酸与草酰氯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3 h,甲酯化反应中异海松酸酰氯与三乙胺物质的量比为1:0.24,反应时间为80 min时,目标产物的酰基转化率为99.43%,产物为白色晶体,总产率86.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羟甲基化秸秆乙醇残渣脲醛复合树脂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胡岚方, 高士帅, 赵临五, 王春鹏, 储富祥
    2015 (6):  21-2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4
    摘要 ( 650 )   PDF(2665KB) ( 628 )  
    以秸秆乙醇残渣(ER)为原料,采用羟甲基化反应制备羟甲基化ER(HER),将HER与脲醛树脂(UF)复合制备秸秆乙醇残渣脲醛复合树脂(HER/UF),对制备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FT-IR对ER和HER中的木质素进行表征,并通过SEM测试对HER在UF中的分散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ER的羟甲基含量较ER的羟甲基含量有所增加,随着ER用量(以甲醛质量计)增大,HER的羟甲基增加量减少;且HER较ER在UF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ER在其用量为2 000%,NaOH用量(以HER质量计)0.9%的反应体系下,制备的HER综合性能最好,游离甲醛为0.24%,黏度为3 200 mPa·s。HER替代10%~40%UF时制备的三合板胶合强度均满足Ⅱ类板的要求,甲醛释放量达到E0级,其中HER替代30%UF制备的三合板性能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粉酯化改性制备生物基塑料
    杭飞, 罗彦卿, 洪建国
    2015 (6):  27-3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5
    摘要 ( 842 )   PDF(1506KB) ( 690 )  
    以胡桑枝条木粉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类生物基塑料,木粉先经过球磨预处理后,在二甲亚砜(DMSO)分散介质中,以邻苯二甲酸酐(PA)为改性试剂, 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对其进行酯化改性,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和试剂用量对改性产物质量增长率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木质纤维为原料,可以成功制备注塑级的生物基塑料,实现木质纤维原料全组分的高效利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经改性制备材料的质量增长率为98.8%,熔融指数0.903 g/min,其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24.1和41.9 MPa,具有较好的热塑性和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羧酸桃金娘烷醇酯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廖圣良, 商士斌, 司红燕, 沈明贵, 饶小平, 宋湛谦
    2015 (6):  33-3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6
    摘要 ( 891 )   PDF(1194KB) ( 752 )  
    β-蒎烯为原料,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合成了桃金娘烷醇,桃金娘烷醇与羧酸在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DCC/DMAP)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了8个羧酸桃金娘烷醇酯新化合物:乙酸桃金娘烷醇酯(4a)、丙酸桃金娘烷醇酯(4b)、正丁酸桃金娘烷醇酯(4c)、正戊酸桃金娘烷醇酯(4d)、环己烷羧酸桃金娘烷醇酯(4e)、苯甲酸桃金娘烷醇酯(4f)、对甲苯甲酸桃金娘烷醇酯(4g)、对甲氧基苯甲酸桃金娘烷醇酯(4h)。借助FT-IR、1H NMR和ESI-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琼脂稀释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该系列羧酸桃金娘烷醇酯中,化合物4b、4c、4f、4g4h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6 mg/L,化合物4a、4b、4c4e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抑菌活性,MIC为128~256 mg/L。其中,化合物4aE.coli的MIC为128 mg/L 与新洁尔灭相当。相对于原料β-蒎烯和中间体桃金娘烷醇而言,该系列酯类化合物在抑菌活性上具有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酰胺基团松香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宋冰蕾, 余小娜, 陈燕, 裴晓梅, 周萍萍, 翟兆兰
    2015 (6):  39-4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7
    摘要 ( 766 )   PDF(15450KB) ( 596 )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季铵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1,6-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己烷、1,8-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辛烷及1,10-二(3-脱氢枞酰胺-丙基-二甲基溴化铵)癸烷(简称为R-6-R,R-8-R和R-10-R)。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发现此类表面活性剂性质良好:R-6-R,R-8-R及R-10-R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分别为0.41、0.39和0.24 mmol/L,最小分子占据面积(Amin)分别为1.00、1.46和1.72 nm2,疏水链上的酰胺基团促进了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刚性松香骨架的存在,使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强的稳泡性能和乳化性能,R-6-R,R-8-R及R-10-R的泡沫半衰期分别为1 320、1 200和1 050 min,且浓度为 0.3 mmol/L的乳状液静置7 d仍然稳定不分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丹参中的丹酚酸B
    刘浩, 杭伟, 陈义伦, 王晓, 刘伟
    2015 (6):  47-5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8
    摘要 ( 629 )   PDF(3486KB) ( 689 )  
    建立应用pH-区带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丹参中的丹酚酸B的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体积比2:3:6:9)为两相溶剂体系,在流速为2.0 mL/min,主机转速为850 r/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从6 g 丹参粗提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1 419.15 mg丹酚酸B、171.25 mg迷迭香酸和52.34 mg紫草酸单甲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分别为94.53%、96.36%和96.83%,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香及改性松香对Sn0.7Cu钎料的助焊性能研究
    齐帆, 蔡照胜, 商士斌, 黄旭娟
    2015 (6):  53-5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09
    摘要 ( 1033 )   PDF(2057KB) ( 704 )  
    分别以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和聚合松香为主要活性成分配制不同的液体助焊剂,采用扩展率试验法研究各助焊剂对Sn0.7Cu无铅钎料在铜基板上润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助焊剂的物理性能,分析了扩展率≥75%时的焊点形貌,并与市售无铅焊接用非松香基助焊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松香及改性松香含量的增加能提高助焊剂对Sn0.7Cu钎料在铜基板上的扩展率,而酸值对于松香及改性松香的助焊性能影响很大,酸值较高的松香产品具有较好的助焊性能。在相同含量时松香对Sn0.7Cu钎料的助焊效果最好,其后依次为氢化松香、歧化松香和聚合松香;随着质量分数的提高,松香和改性松香扩展率均可提高至70%以上,达到SJ/T 11389—2009中L级无卤素松香基助焊剂要求。除聚合松香外,其余的扩展率可高于75%,达到SJ/T 11389—2009中M级无卤素松香基助焊剂要求,并且各质量分数条件下助焊剂物理稳定性及干燥度均合格,铜板腐蚀性较低,焊后表面绝缘电阻均≥1.0×108Ω;市售810A型无铅非松香基助焊剂的扩展率与松香质量分数40%时的助焊剂具有相似的扩展率,但松香助焊剂所形成的焊点饱满,表面光亮,且成形性更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臭氧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性能的影响
    李诚, 王莉, 李永富, 王韧, 陈正行
    2015 (6):  58-6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0
    摘要 ( 892 )   PDF(982KB) ( 908 )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臭氧预处理后进行酶解制可发酵单糖。研究了不同粒径和含水量对秸秆臭氧处理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秸秆在较小的粒径(<48 μm)和含水率60%条件下臭氧处理效果最好,原料中木质素由15.04%降至2.96%,酶解糖化率从9.17%提高到39.80%。同时探究了最佳条件下臭氧处理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的进行,木质素降解速率逐渐降低,糖化率在处理75 min时达到40.29%。臭氧消耗量与木质素降解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R2=0.967 9)表明臭氧主要与木质素反应,使木质素降解。臭氧预处理有效提高了秸秆的酶解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元端乙烯基型松香衍生物的微波辅助制备及表征
    卢言菊, 王迷霞, 古研, 陈玉湘, 毕良武, 赵振东
    2015 (6):  63-6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1
    摘要 ( 686 )   PDF(2397KB) ( 719 )  
    以丙烯酸改性松香酸钠和氯丙烯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用量为丙烯酸改性松香钠质量的0.2%),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用量为丙烯酸改性松香钠质量的3倍),在微波辅助条件下,探讨了工艺条件对二元端乙烯基型松香衍生物丙烯酸改性松香烯丙酯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 W,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用量4%,物料配比n(氯丙烯):n(丙烯酸改性松香钠)2:1,反应温度50 ℃,在此条件下产物得率高达92.2%。采用GC、GC-MS和FT-IR等技术表征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结构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樟脑酸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马献力, 刘陆智, 段文贵, 石贤春, 李芳耀, 华忠泽
    2015 (6):  69-7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2
    摘要 ( 840 )   PDF(1106KB) ( 731 )  
    以樟脑酸和氨乙基取代苯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10个新型的樟脑酸基硫脲类化合物(5a-5j)。利用FT-IR、1H NMR、13C NMR、LC-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对化合物5a-5j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樟脑酸基邻甲氧基苯基硫脲5c(R=o-CH3O)和樟脑酸基间甲氧基苯基硫脲5d(R=m-CH3O)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率达86.9 %,化合物樟脑酸基间甲氧基苯基硫脲5d、樟脑酸基间甲基苯基硫脲5g(R=m-CH3)和樟脑酸基对溴苯基硫脲5i(R=p-Br)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抑制率达86.1 %。此外,化合物5i还对花生褐斑病毒(Cercospora arachidicola)具有最好的抑制率(73.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秸秆液化物制备聚氨酯泡沫的研究
    王万雨, 王敦, 张玉苍
    2015 (6):  78-8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3
    摘要 ( 710 )   PDF(983KB) ( 827 )  
    以聚乙二醇400与丙三醇为混合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对水稻秸秆进行液化,并对水稻秸秆液化产物制备的聚氨酯泡沫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异氰酸根指数、发泡剂水的用量、催化剂比例及硅油用量对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水稻秸秆液化产物10 g和异氰酸酯(PAPI)为原料,水作发泡剂最佳用量为稻杆液化物质量的2%,三乙烯二胺和辛酸亚锡为复合催化剂,最佳用量比为0.1:0.3(g:g),水溶性硅油为泡沫稳定剂,最佳用量为液化物质量的4%,异氰酸根指数为1.2,此条件下制备的聚氨酯(PU)泡沫材料,其性能良好,泡沫的密度为35.78 kg/m3,拉伸强度为222.60 kPa,压缩强度为110.90 kPa,TGA分析结果也表明水稻秸秆基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其初始分解温度为241 ℃,最快分解温度为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化松香改性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徐涛, 刘鹤, 商士斌, 宋湛谦, 杨冲
    2015 (6):  83-8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4
    摘要 ( 692 )   PDF(1787KB) ( 661 )  
    以氢化松香(HR)、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物(HAPMS)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合成了氢化松香改性的乙烯基聚硅氧烷(HR-VMS),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在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H)存在下HR-VMS树脂的固化行为和树脂固化物的耐低温性能,并利用热失重分析(TG)研究了HR-VMS树脂固化物的热分解行为。最终数据显示,升温速率为10 ℃/min时,HR-VMS在186.9 ℃出现聚合放热峰极值,ΔH为100.3 J/g;HR-VMS树脂固化物的耐高温热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最大热失重发生于436.1 ℃,比乙烯基聚硅氧烷树脂固化物提高了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稀硫酸-氢氧化钙联合预处理玉米秸秆制乙醇
    朱圆圆, 杨金龙, 朱均均, 张璐, 徐勇, 勇强, 余世袁
    2015 (6):  89-95.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5
    摘要 ( 876 )   PDF(1415KB) ( 760 )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稀硫酸-氢氧化钙联合预处理秸秆制备燃料乙醇的方法。玉米秸秆经稀硫酸预处理、固液分离后得到的预水解液(主要含有木糖)进行戊糖发酵;而残渣采用氢氧化钙进一步预处理后,经酶水解得到的葡萄糖进行己糖发酵,从而实现戊糖和己糖分开发酵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稀硫酸预处理最佳条件为:硫酸用量1.00%(以绝干玉米秸秆计),反应温度130 ℃,反应时间70 min,此时木聚糖水解得率为80.45%;采用树干毕赤酵母对玉米秸秆稀硫酸预水解液原液、 浓缩液Ⅰ(浓度为原液的2倍)和浓缩液Ⅱ(浓度为原液的3.5倍)进行戊糖发酵,乙醇得率分别为82.52%、 85.13%和73.64%。氢氧化钙进一步预处理玉米秸秆稀硫酸预处理渣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钙用量0.125 g/g(以绝干玉米秸秆计),反应温度90 ℃,时间24 h,此时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为84.92%;采用酿酒酵母对两步预处理残渣的酶水解液原液、浓缩液Ⅲ和浓缩液Ⅳ(浓度为原液的2倍和3倍)进行己糖发酵,乙醇得率分别为92.22%、91.89%和85.5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判别木材属种的方法
    崔宏辉, 房桂干
    2015 (6):  96-10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6
    摘要 ( 698 )   PDF(1896KB) ( 732 )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桉木和相思木及其属间6种木材的判别分类进行了研究。首先采集了尾巨桉、尾叶桉L11、尾叶桉U6、蓝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共计86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桉木和相思木的分类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回归线基本重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模型效果较好,且对未知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100%。为了对属间的6种木材作进一步的判别,采用MSC和Savitzky-Golay平滑对4000~7500 cm-1光谱进行预处理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建立判别模型,模型识别率和验证正确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对桉木和相思木的不同属进行快速鉴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漆树木材中漆黄素的分离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陈虹霞, 王成章, 叶建中, 周昊, 陶冉
    2015 (6):  101-10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7
    摘要 ( 780 )   PDF(3922KB) ( 809 )  
    采用体积分数70 %乙醇水溶液对漆树木材进行减压回流提取,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和中低压色谱快速分离得到纯度70 %以上的化合物,并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经过IR、MS和NMR鉴定,化合物为漆黄素。进一步研究了漆黄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漆黄素对多巴色素的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9.46 mg/L。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表现出迟滞效应,0.524 mmol/L的漆黄素能将迟滞效应由1 min延长至11.2 min。通过Lineweaver-Burk图显示漆黄素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基因组DNA诱变技术选育高抑制物耐受性工业酵母菌
    陈亮, 徐龙龙, 闫德冉, 杜凤光, 惠丰立
    2015 (6):  108-11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8
    摘要 ( 617 )   PDF(1219KB) ( 664 )  
    通过化学诱变和基于基因组DNA 诱变的遗传重组技术,对乙醇工业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物耐受性进行改造,获得了重组酿酒酵母HN-1-24,其抑制物耐受性能和发酵性能均得到了提高。重组菌株在含7 g/L 乙酸和1 g/L 糠醛的抑制物耐受性发酵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糖转化率和乙醇产量,发酵100 g/L 葡萄糖能够产生38 g/L 乙醇。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培养中进行乙醇发酵,发现重组菌株的乙醇发酵效率明显快于原始菌株,发酵时间提前6 h,且发酵终点乙醇产量为37 g/L,比原始菌株HN-1提高了8.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改性对漂白针叶木浆性能的影响
    杜敏, 李新平, 陈立红, 王志杰, 李鸿魁
    2015 (6):  113-11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19
    摘要 ( 724 )   PDF(1364KB) ( 626 )  
    分别采用复合纤维素酶、内切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3种酶对漂白针叶木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比较不同的酶对漂白针叶木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素酶对漂白针叶木浆性能影响较大,随着酶用量的增加,浆料滤水性先增加后下降,纤维保水值(WRV)和Zeta电位绝对值先降低后增加,纤维表面亲水性降低,纤维长度急剧下降,手抄片抗张指数先增加后急剧下降;在酶用量5.0 U/g时,纤维平均长度较对照样降低了48.64%,抗张指数较对照样下降了23.23%;内切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漂白针叶木浆的影响都比较小,改性处理后WRV和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降低,但纤维表面亲水性增加,手抄片抗张指数也有所增加。对于造纸工业而言,内切纤维素酶的改性效果较好,当其用量为5.0 U/g时,纤维表面亲水性增加,有利于对纤维进行打浆处理,同时手抄片抗张指数增加到22.04 N·m/g,较改性处理前增加了20.7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分析法研究冬凌草甲素的热稳定性和分解动力学
    刘建群, 高俊博, 刘小红
    2015 (6):  119-125.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20
    摘要 ( 1038 )   PDF(1935KB) ( 642 )  
    研究加热条件下冬凌草甲素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技术,测得冬凌草甲素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结合使用Kissinger 法、Ozawa 法、Coats-Redfern 法和Achar 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冬凌草甲素的贮存期。结果显示: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冬凌草甲素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冬凌草甲素失重分两阶段:1)206.4~493.0 ℃,失重率为84.8%;2)493.0~669.6 ℃,失重率为15.2%。DTA和DDTA 曲线249 ℃出现一个主要吸热峰,675 ℃出现一个主要放热峰。冬凌草甲素的第一阶段热分解机制是三维扩散控制,对应的函数名称是Zhuralev-Lesokin-Tempelman 方程。测得平均Ea为145.95 kJ/mol,A为4.87×1010 min-1;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aA 推断,在室温25 ℃下,冬凌草甲素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苏花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抗菌活性研究
    刘普, 李小方, 高嘉屿, 尹卫平, 邓瑞雪
    2015 (6):  126-13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21
    摘要 ( 808 )   PDF(1426KB) ( 709 )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讨论了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流苏花精油的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流苏花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00 g流苏花粉末在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 45 ℃,萃取时间 2.0 h,CO2流量22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精油的得率为0.409%。从流苏花精油中共分离出60个峰,确定了其中的57种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6.18%。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流苏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菌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叶总多酚筛选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周昊, 李文君, 张俊, 张宇思, 颜新培, 王成章
    2015 (6):  133-14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22
    摘要 ( 742 )   PDF(1259KB) ( 744 )  
    采用超声波和微波协同提取桑叶总多酚,Folin-Ciocalte法分析不同品种桑叶的总多酚含量,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考察不同种类大孔树脂对桑叶总多酚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18个品种桑叶中大墨斗的总多酚质量分数最高,达到2.072 %;灃24×苗33总多酚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035 %。湖桑87桑叶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1 g桑叶粉末,液料比20 :1(mL :g),提取时间93 s,微波功率326 W,超声波功率304 W,粗提物得率为14.7 %,纯度为10.87 %。筛选得到的较适合桑叶总多酚纯化的H103树脂的吸附量为15.57 mg/g,解吸率为88.67 %,且较短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上样时吸附柱体积40 mL,上样量15 g粗提物,桑叶总多酚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 g/L,此时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 %、洗脱流速2 mL/min、洗脱体积80 mL,此条件下,桑叶总多酚纯度由10.87 %提高到65.45 %,纯化过程中桑叶总多酚得率为8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评伦
    半纤维素在植物细胞壁中分布的研究进展
    马静, 张逊, 周霞, 吉喆, 许凤
    2015 (6):  141-14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23
    摘要 ( 1017 )   PDF(991KB) ( 962 )  
    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匮乏,生物质三大组分的高值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由于半纤维素在植物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分结合紧密或存在化学键连接,因此半纤维素在植物细胞壁中的分布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按技术发展的轨迹,详细介绍了近50年来半纤维素在植物细胞壁中分布的3种主要研究方法,即传统植物组织化学法、光谱显微镜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总结分析了每一种研究方法下具体的分析方法,指出传统方法的不足并对今后半纤维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聚糖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林艳, 房桂干, 霍丹
    2015 (6):  148-15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24
    摘要 ( 853 )   PDF(836KB) ( 922 )  
    葡聚糖是一种生物性多糖,主链上含有很多游离的羟基,易于修饰和交联。葡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溶胀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在物质分离、药物缓释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论文综述了近年来葡聚糖水凝胶的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即反复冷冻-解冻法、化学交联法、接枝改性法、自由基聚合法,并对其在分离吸附、药物缓释、组织工程、医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质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催化转化制备长链烷烃的反应路径与催化剂研究进展
    蔡炽柳, 刘琪英, 王铁军, 张琦, 马隆龙, 石宁, 谈金, 李凯
    2015 (6):  153-16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5.06.025
    摘要 ( 777 )   PDF(2450KB) ( 810 )  
    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取长链烷烃的反应路径。主要从木质纤维素的水解制得平台化合物,中间产物通过羟醛缩合、羟化烷基化、酮化、自身缩合等途径进行加氢脱氧等多步骤合成长链烷烃。阐述了各步转化的反应机理、产物控制途径和相应的催化剂体系,并从技术角度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