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产化学与工业》,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离子液体[Hmim][CF3SO3]在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崔晶晶, 李云华, 陈秉辉
    2016 (4):  1-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1
    摘要 ( 893 )   PDF(957KB) ( 590 )  
    研究了在室温下,离子液体[Hmim] [CF3SO3] 溶解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后,与酶液在小分子有机酸作用下形成的三元液相平衡体系,及在此体系中进行酶促反应的过程。结果表明:小分子有机酸使水-离子液体形成的两相转化为均相的主要贡献是由羧基提供的,[Hmim] [CF3SO3] 在溶解木质素后依旧保留与有机酸和水形成三元相平衡体系的能力;以酶液作为水相,以溶解了木质素的离子液体作为疏水相,甲酸的掺入在起到平衡水相和疏水相的同时也作为木质素降解酶反应过程中的自由基稳定剂;在三元液相体系的反应中,离子液体引起酶的部分失活;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木质素和木质素脱氢聚合物(DHPs)的降解率分别为56.5%和66.5%,甲氧基分别降低了46.7%和45.3%,生成的酚类化合物分别为204.7和207.0 mg/L,甲酸分别消耗了0.57和0.76 g。DHPs在降解过程中,由于甲酸的过度消耗导致了平衡体系的解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分析
    赖晨欢, 杨磊, 高子琦, 余世袁, 勇强
    2016 (4):  7-13.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2
    摘要 ( 836 )   PDF(415KB) ( 593 )  
    为评价导致纤维素酶水解速率下降的因素,以底物质量浓度为50 g/L葡聚糖及酶用量为20 FPIU/g滤纸酶活和10 IU/g β-葡萄糖苷酶活的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潜在因素,包括物料反应性能、纤维素酶非特异性吸附、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结果表明:酶用量40 FPIU/g条件下酶水解6 h及12 h后,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物料反应性能分别下降了16.0%及23.7%,然而,在酶用量为20 FPIU/g时,物料反应性能的下降对酶水解速率的影响极其有限;酶解木质素的添加使得1 h酶解上清液中酶蛋白浓度降低了20.8%,但初始酶水解速率并未显著降低,即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对酶水解速率影响不大;两段酶水解中纤维素酶的更新使得7 h酶水解速率由一段酶水解中的1.30 g/(L·h)提高至1.83 g/(L·h);两段酶水解中终产物的去除则使得7 h酶水解速率提高至4.76 g/(L·h),是一段酶水解中7 h酶水解速率的3.66倍。综合而言,酶失活及终产物抑制对酶水解速率影响较大,其中终产物抑制是导致蒸汽预处理玉米秸秆酶水解速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王蒙蒙, 王爱婷, 刘鹤, 刘仕伟, 于世涛
    2016 (4):  14-2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3
    摘要 ( 1162 )   PDF(1832KB) ( 853 )  
    以纳米纤维素纤丝(NCFs)为原料,在四氯化锡的催化下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GE)发生交联反应制备了多孔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及物理吸附分析仪,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晶型结构、热稳定性、表面元素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密度、溶剂吸收、形状恢复以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NCFs与BDGE发生了交联反应,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具有连续的多孔网络结构,其仍保持原来的纤维素I型结构,初始分解温度在300℃以上,m(BDGE):m(NCFs)为2:1时,制备的气凝胶密度为0.020 2 mg/cm3,比表面积为25.6 m2/g,吸水倍数为36.5 g/g。气凝胶在水中5 s能迅速恢复其原来形状,在DMSO中20 s能恢复形状的90%,气凝胶重复使用5次,吸水倍数仍高达30.4 g/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林生物质定向液化制备甲基-α-D-葡萄糖苷的研究
    冯君锋, 蒋剑春, 徐俊明, 王奎, 苏秋丽, 杨中志
    2016 (4):  23-3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4
    摘要 ( 840 )   PDF(1269KB) ( 642 )  
    以硫酸为催化剂、甲醇为溶剂,在反应温度为200℃、压力6 MPa、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考察竹材、甘蔗渣、杨木、桉木、松木和麦秆6种原料的定向液化,通过对定向液化的产物进行过滤、中和、萃取分离和旋蒸等一系列分级处理操作,得到甲基糖苷类化合物。结果显示:6种原料的液化率均在78%以上,甲基糖苷类化合物主要为甲基-α-D-葡萄糖苷(MLG)和甲基-α-D-木糖苷,其分别来自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甲醇酸解,并且甲基糖苷类化合物的得率均为原料质量的40%左右;其中甘蔗渣加压液化制备甲基糖苷类的效果最好,甲基糖苷类GC含量86.81%。将甲基糖苷类化合物进行脱色和重结晶处理,得到甲基-α-D-葡萄糖苷晶体,对其进行HSQC NMR、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可知,实验所制备的甲基-α-D-葡萄糖苷晶体纯度几乎接近于标准样品,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棕榈壳热解失重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常国璋, 黄艳琴, 谢建军, 阴秀丽, 吴创之
    2016 (4):  31-4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5
    摘要 ( 744 )   PDF(1401KB) ( 775 )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和小型固定床装置,考察了棕榈壳的热解失重过程和产物特性,并进一步评价了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棕榈壳热解失重过程大致分为干燥(25~236℃,3.42%)、主失重(236~400℃,52.31%)和炭化(400~850℃,14.90%)3个阶段,1.5级或2级反应可以较好描述棕榈壳热解反应的主失重过程;升温速率10~30 K/min下,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7.63~76.47 kJ/mol;热解过程主要气体产物的释放量顺序分别为CO2、H2O、CH4和CO;600~850℃下,棕榈壳主要热解产物为液相产物,其质量产率36.8%~50.9%,能量产率41.3%~58.9%,主要组分包括苯酚、乙酸、十八烷酸、十六烷酸、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等物质,其中苯酚GC含量较高(12.56%~15.49%),这可能主要与原料木质素的含量较高有关;固相产物的质量和能量产率分别为20.6%~26.7%和27.4%~35.0%,其CO2气化反应性相对低于稻秆、木粉等常见生物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质素磺酸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研究
    王锦之, 王文军, 何明, 李本刚, 朱丽珺, 罗振扬
    2016 (4):  41-4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6
    摘要 ( 918 )   PDF(1184KB) ( 622 )  
    通过氧化、磺甲基化改性造纸黑液制取木质素磺酸钠(SLS),磺化度为1.023 7 mmol/L,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26 320;将SLS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CE)按一定比例复配制备复合减水剂,SLS质量分数为10%、20%、30%和40%时,分别制得复合减水剂BPCE1~BPCE4。复合减水剂对水泥颗粒表面吸附层厚度和水泥浆Zeta电位分析表明:吸附层厚度随SLS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水泥浆Zeta电位在SLS质量分数为20%时显示出绝对值最大。采用复配木质素磺酸钠的复合聚羧酸减水剂制备混凝土,复合减水剂掺量0.18%、SLS总掺量1%。通过净浆流动度、胶砂流动度、泌水率、减水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指标对复合减水剂进行综合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含20%SLS的复合聚羧酸减水剂BPCE2减水剂综合性能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超声波除钾对活性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侯敏, 孙康, 邓先伦, 肖凤龙, 林冠烽
    2016 (4):  49-5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7
    摘要 ( 814 )   PDF(807KB) ( 645 )  
    以毛竹炭化料为原料,经KOH活化、盐酸溶液洗涤,制得活性炭样品AC1。采用H2O2氧化-超声波法对活性炭AC1进行深度除钾,考察了不同条件对活性炭中K+含量的影响,并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H2O2质量分数为0.6%,超声波处理温度为6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8 h条件下,处理后的活性炭AC2的K+仅为52 mg/kg,比表面积达3 156 m2/g,总孔容积1.625 cm3/g,中孔率79.8%,平均孔径2.208 nm。活性炭AC2用作电极材料时比电容达297 F/g,相比AC1提高28%,经3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5%,比AC1提高6个百分点,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CM-41分子筛在线提质生物油工艺优化及耐久性分析
    刘莎, 蔡忆昔, 樊永胜, 李小华, 王嘉骏
    2016 (4):  55-63.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8
    摘要 ( 621 )   PDF(1191KB) ( 734 )  
    采用MCM-41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在线催化提质生物质真空热解蒸气,考察催化温度、催化床层高度和体系压力对有机相产物产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对油菜秸秆生物油有机相进行理化特性和成分分析,并对催化剂进行耐久性分析。结果表明:精制生物油有机相产率随催化温度和催化床层高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体系压力增大而减小;当催化温度为502℃、催化床层高度为2.7 cm、体系压力为7 kPa时,有机相产率为15.84%,精制生物油有机相热值达31.08 MJ/kg;经催化提质后,生物油有机相中脂肪烃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芳香类和羰基类物质含量降低。在对MCM-41使用耐久性的研究中发现,当MCM-41使用约100 min后,生物油理化特性指数急剧下降,表明生物油品质变差;同时,催化剂失重率明显升高,表明催化剂上沉积的焦炭逐渐增多,催化活性降低,直至完全失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刺玫果总黄酮的双水相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
    钟方丽, 王文姣, 王晓林, 陈野, 罗亚宏
    2016 (4):  64-7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09
    摘要 ( 815 )   PDF(1313KB) ( 684 )  
    为探索刺玫果总黄酮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添加氯化钠)萃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刺玫果总黄酮的双水相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测试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盐、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自由基阳离子(·ABTS+)的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27%、硫酸铵质量浓度0.21 g/mL、刺玫果提取液体积分数22%、氯化钠加入量为2.0 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刺玫果总黄酮平均萃取率为91.81%。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对·ABTS+、·OH和O-2·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当总黄酮质量浓度分别为0.12、0.30和0.60 g/L时,对·ABTS+、·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90.27、89.60%和96.73%,其清除能力均强于Vc;对DPPH·、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弱于Vc;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H敏感型葡萄糖基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性能测试
    林艳, 房桂干
    2016 (4):  73-7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0
    摘要 ( 798 )   PDF(972KB) ( 663 )  
    以葡萄糖为模板化合物,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对其改性后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反应,再经冷冻干燥,制备了具有pH值敏感特性的葡聚糖基水凝胶,并表征了其结构,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葡萄糖/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4:4,交联剂用量0.5%,引发剂用量1%,反应温度为65℃,在此条件下,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度可达90.5 g/g。研究发现该葡聚糖基水凝胶在同一pH值介质中的溶胀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最后趋于平衡;其在无酶人工肠液(pH值7.4)中的溶胀度明显高于无酶人工胃液(pH值1.2),且该凝胶在两种介质中基本无降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B-8大孔树脂吸附黑枸杞中花青素行为研究
    王宏, 付燕秋, 韩静, 赵宇明, 刘栋
    2016 (4):  79-8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1
    摘要 ( 869 )   PDF(1155KB) ( 577 )  
    通过平衡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及柱吸附实验,研究了黑枸杞中花青素在AB-8大孔树脂中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花青素的吸附可用Elovich动力学模型描述,且吸附符合Freundlich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模型的线性拟合性更好;此外,花青素的等温吸附焓变为正值且绝对值小于40 kJ/mol,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熵变为正,说明吸附过程为多层物理吸附,吸附可自发进行; 由粒子内部扩散模型和Boyd模型可知吸附机理很复杂,主要受粒子扩散的影响;Adams-Bohart模型分析表明,在柱吸附分离纯化花青素过程中,应减小流动相的流量和床层高度,增加花青素质量浓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杨琳强, 金立维
    2016 (4):  87-9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2
    摘要 ( 757 )   PDF(1962KB) ( 658 )  
    通过共混挤出法制备聚氨酯预聚体(PUP)改性的聚乳酸/木粉(PLA/WF)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接触角测量以及断面扫描电镜分析。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当PUP用量(以PLA和WF的质量计)为20%时,复合材料断裂弯曲应变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78%和18.3 kJ/m2,较未改性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09%和123%,PUP显示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随着PUP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PUP相和PLA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下降,并且储能模量显著降低,材料韧性得到改善。PUP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对水的接触角,材料疏水性能得到改善。当PUP用量为25%时,接触角达83.7°,较未增韧复合材料接触角(66.6°)提高25.7%。拉伸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添加PUP的复合材料断面有更多的木粉被拉出且空穴变多,断面更为不平整,呈现韧性断裂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漂白竹浆碱抽提制备溶解浆的研究
    陈秋艳, 苗庆显, 曹石林, 陈礼辉, 黄六莲
    2016 (4):  93-98.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3
    摘要 ( 761 )   PDF(1675KB) ( 613 )  
    以漂白竹浆为原料,通过碱抽提技术制备竹溶解浆,并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竹浆中纤维素晶型结构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碱抽提后竹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经碱抽提后,采用盐酸进行酸处理,以调控溶解浆的聚合度、灰分和白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浆质量分数10%条件下,NaOH质量分数10%,温度30℃,时间60 min,半纤维素脱除率可达66.71%;FE-SEM观察到半纤维素的去除减少了纤维表面原纤化现象,增大纤维横向宽度,增加了纤维柔软性及卷曲性;GPC分析表明多分散系数(PDI)随半纤维素的去除逐渐下降,由7.71降至4.43,竹浆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提高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均一性。酸处理过程使残余半纤维素质量分数降至7.02%,竹溶解浆纤维素纯度高达94.2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香基单体的RAFT聚合和表征
    刘少锋, 王春鹏, 储富祥, 俞娟, 王基夫
    2016 (4):  99-10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4
    摘要 ( 825 )   PDF(973KB) ( 557 )  
    以松香为原料,依次进行酰氯化和酯化反应合成松香基混合单体,并采用FT-IR、GC-MS、13C NMR 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将该松香基混合单体、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按物质的量比100:1:0.1进行RAFT聚合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松香基单体的RAFT聚合过程,以高纯度的脱氢枞酸基单体进行了RAFT聚合反应。结果表明:脱氢枞酸基单体在松香基混合单体中GC含量为14.3%,在RAFT聚合中显示了很好的聚合结构可控性,聚合物的多分散系数(PDI)为1.28;而松香基混合单体基聚合物的PDI相对较高,PDI为1.85,但仍属于可控范围。所合成的松香基RAFT聚合物同时也是一种新型大分子RAFT试剂,可以作为下一步RAFT活性聚合的RAFT试剂。TGA分析表明:松香基RAFT聚合物显示了很好的热稳定性,质量损失为10%的温度和最大分解温度分别为250和35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竹粉乙醇-苯酚加压液化工艺研究及产物表征
    马艳, 谭卫红, 冯国东, 徐俊明, 王奎, 应浩, 蒋剑春
    2016 (4):  105-112.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5
    摘要 ( 743 )   PDF(1386KB) ( 626 )  
    以乙醇-苯酚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高温高压(3.8 MPa)的方法对竹粉进行了液化处理。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在苯酚和竹粉质量比(酚固比)为1:1、乙醇和竹粉质量比(醇固比)为18:1,浓硫酸用量(以竹粉质量计)5%,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70 min时,液化率达98.5%。液化残渣的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结果证实了竹粉中化学组分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复合溶剂液化使芳环上有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形成,液化残渣主要由木质素及其衍生物构成;竹粉液体产物(生物质油)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酯、酚和酮等化合物,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乙酯GC含量为10.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桉木循环强化预水解过程中有机酸变化规律
    郭怀泽, 马明帅, 李海明, 郭延柱, 周景辉, 崔金龙
    2016 (4):  113-120.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6
    摘要 ( 1135 )   PDF(1157KB) ( 548 )  
    以桉木为原料,将桉木经热水预水解后,将预水解液按不同比例循环回用于桉木的预水解,在桉木粉(8 g)与不同水解介质6:1(mL:g)的条件下,探讨了循环强化预水解过程中,主要的有机酸(乙酸、甲酸和乙酰丙酸)及总糖的生成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90℃,在不同保温时间下,循环强化预水解液中的甲酸和乙酰丙酸浓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乙酸浓度则先增加,后期虽有波动,但是稳定在较高水平,而总糖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保温时间60 min,在不同预水解温度下,循环强化预水解液中的有机酸和总糖质量浓度随着预水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在上述两种效应研究中,循环比的增大均对循环强化预水解液中的有机酸质量浓度提升有正面效应。循环强化预水解工艺的水解过程自产酸得以富集,利于其资源化利用,而自产酸具有催化水解进程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长叶烷酮合成新型喹唑啉衍生物的研究
    芮坚, 徐徐, 杨益琴, 黄建峰, 徐海军, 王石发
    2016 (4):  121-127.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7
    摘要 ( 785 )   PDF(885KB) ( 523 )  
    以异长叶烷酮为原料,叔丁醇作溶剂,通过缩合得到7-(4'-氟苯亚甲基)异长叶烷酮(FBI),再与盐酸胍环化合成了喹唑啉衍生物4-(4'-氟苯基)-6,6,10,10-四甲基-6a,9-桥亚甲基-5,6,6a,7,8,9,10,10a-八氢苯并[h] 喹唑啉-2-胺(FBQ),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FBI与盐酸胍的物质的量比对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环化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为:以叔丁醇钾为催化剂,n(t-BuOK):n(FBI)为2.9: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4 h,FBI与盐酸胍的物质的量比为1:4,产物得率达到79.51%。采用FT-IR、MS、1H NMR、13C NMR 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确定了产物的结构及空间构型。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表明,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包参数a=0.660 85(9)nm,b=1.175 27(16)nm,c=1.340 65(17)nm, α=86.229(3)°, β=83.094(4)°, γ=77.558(4)°,V=1.008 6(2)nm3Z=2,DC=1.203 g/cm3F(000)=392,Mr=365.48, μ=0.078 mm-1R=0.099 3, wR=0.156 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作物秸秆加压液化制备乙酰丙酸乙酯及其分离初探
    关倩, 蒋剑春, 徐俊明, 王奎, 冯君锋
    2016 (4):  128-134.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8
    摘要 ( 884 )   PDF(1241KB) ( 613 )  
    分别选取小麦、玉米和水稻等3种农作物的秸秆为原料,乙醇为溶剂,98%浓硫酸为催化剂,在反应压力2.25 MPa,反应温度200℃,催化剂用量5%,反应时间60 min和固液比1:15(质量比)的条件下,进行加压液化的初步研究,对液化产物进行分析,并分离得到液化产物中的乙酰丙酸乙酯(EL)。结果显示:同等液化条件下,所选原料中小麦秸秆的液化效果最好;FT-IR、TG-DTG和SEM分析表明液化过程中小麦秸秆组分的结构发生改变和降解,液化产物的主要组分为EL,在水相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EL的GC含量为52.61%;在蒸馏分离的过程中,EL的纯度可达92.71%,回收率达89.9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栲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鉴定
    黄永林, 陈月圆, 颜小捷, 刘金磊, 王亚凤, 何瑞杰, 李典鹏
    2016 (4):  135-139.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19
    摘要 ( 806 )   PDF(572KB) ( 708 )  
    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Toyopearl Butyl-650C等柱色谱方法研究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树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栲树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苯甲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5-O-没食子莽草酸、3,5-二-O-没食子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棓儿茶素、木麻黄鞣质和栗木鞣花素。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栲树中分离得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评论
    长链燃料醇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许敬亮, 陈小燕, 肖仕圆, 袁振宏
    2016 (4):  140-146.  doi: 10.3969/j.issn.0253-2417.2016.04.020
    摘要 ( 735 )   PDF(1196KB) ( 654 )  
    简单介绍了长链醇作为液体燃料的优良性能,综述了长链醇生物合成的3条主要途径(Ehrlich途径、非发酵途径和光合途径),并进一步从宿主菌株选择、耐受菌株选育、代谢通路疏通以及产醇工艺优化等方面概述了提高长链醇产量的方法,最后对长链醇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